为何诸子百家的时代只有一次 后世为何没有出现了
读趣百科>科普>历史

为何诸子百家的时代只有一次 后世为何没有出现了

一说起诸子百家,大家都知道这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当时各种思想流派的一种总称,除了那些一直流传至今,或者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学说,还有很多小众学说,后来淹没在历史中,甚至没有人知道,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诞生的思想文化确实是非常多的,但为何后来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就没有再一次出现过这样的盛况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春秋战国的背景

春秋战国,战乱横生,生灵涂炭。

动不动就会爆发涉及几十万人的战争,甚至还出现过上百万人参与的战争,长平之战和秦灭楚之战,至于真实战争的情况是不是涉及如此之众,我们不得而知,至少史书中都是这么记载的。

但战争是把双刃剑。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更是如此,生灵涂炭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更解放了民众被禁锢的思想,所以又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历史走向文明的奠基石。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大解放,就不得不说百家争鸣,其实诸子百家之数只是笼统之说,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但是最后成为学派的也就不过十家,其中又数儒、墨、道、法最为有名,不过就诸子百家的目的为“取合诸侯”而言,儒家和法家的竞争则最为激烈。

那么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为何法家与儒家之争,却分不出最终的胜负?既然说百家争鸣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那么为何后世却很难再出现?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还得先聊聊春秋战国为何会出现百家争鸣。

2、春秋战国为何会出现百家争鸣

奴隶制的解体,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纷争,大混乱的时代,自古以来“大破便会有大立”,这时期奴隶制度的“破”,也正是为了新制度封建制的“立”所做准备。

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晓,是封建制取代了奴隶制,但是在当时而言,谁也不知道奴隶制之后的社会制度会是什么样,所以百家学说开始出现。

而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君主们,同样不知道什么样的学说,能够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强大,这就使得儒、墨、道、法、兵、名、阴阳等学说开始争奇斗艳。

可以说,春秋战国之所以能出现百家争鸣,和当时社会的大背景,是无法分割的,时代的发展造就了百家争鸣,而百家争鸣又反过来促进了时代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法家出现最晚却成为了治国思想。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儒家和法家的争斗最为激烈,为了争夺统治者的“宠爱”,进行了上千年的争斗,但是就春秋战国而言,儒家学说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而法家则顺应了潮流。

百家学说中,法家的出现无疑是最晚的,这是因为不到布衣力量开始急剧膨胀的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无法成行,各个诸侯国争相的变法,也是以法家学说为基础的。

如果您要问,变法究竟变的是什么?表面上是革除旧贵族的世袭权力,实际上就是对于奴隶制的否定。

春秋战国,战乱不断,只有采取君主专制,才能最大限度的集合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战争,所以从根源上讲,谁以法家学术为根基进行的变法彻底,谁就能完成大一统,秦国做到了,所以最后它完成了统一。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秦朝的建立,说白了是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家思想是指导思想,秦始皇亦看到了法家学说的巨大威力,依然以法家为治国之道,但这也间接导致了后来秦朝的崩盘,因为法家学说,只适合战争年代。

在和平年代依然沿用法家学说,就会造成政令的苛刻,太史公司马迁,就把秦朝的灭亡归结为“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尤其是秦始皇时期进行的焚书坑儒,更是把法家思想推上了最高之位,随之而来的就是其余学说的没落。

3、为何后世没有诸子百家

虽然秦始皇坑杀的是术士,焚书坑儒也是后世诋毁秦始皇的“借口”,但这却足以说明了秦始皇的尚法,具体焚的什么书,坑的什么儒,飞鱼后面会着重讲,此时暂不细论。

到了西汉,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开始广施仁政,但是其学说依然是以法家思想为主,但是汉武帝时期,法家的思想又露出了弊端,于是文韬武略的汉武帝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次把儒家推到了治国的指导思想上。

后世为何不能出现百家争鸣,其实当国家完成了大一统之后,治国思想也随之确定,疆域的一统,造就了治国思想上的统一,正所谓:秦朝,疆域已定,汉代,民族已成。

无论是秦始皇崇尚法家,还是汉武帝推崇儒家,这都是说明了一个国家内,只能有一种主流的治国思想,其余学说可以并存,但只能在文化领域找到存在的价值。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几乎囊括了方方面面的学说,后世之人虽有创新,也只能在此基础上,足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于后世的影响之深。

那么为何法家与儒家之争,分不出最终的胜负?这是因为社会发展到达的阶段不同,就会有相适应的学说,战国大争之世需要法家思想来完成统一,汉朝华夏文明圈已经大体确定,儒家学说的优势又被显露了出来。

到了后来,统治者治国思想,则慢慢把儒家和法家学说相互结合,一方面以法家治国,另一方面又以儒家教化臣民,二者相辅相成,最终使得华夏历史出现了一个有一个令西方难望其项背的“盛世”。

最新历史科普

2021元宵节最佳赏月时间

元宵节正月十五的月亮代表着团圆和睦,老话说的好,过了元宵节才算是把年过完了,而在元宵节这一天,赏月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了。那么在今年2021年的牛年里,什...
展开详情

赘婿苏文兴为什么叫吉吉国王 苏文兴扮演者是谁

说到电视剧《赘婿》真的是太有意思了,里面的每个人物角色都是有笑点的,尤其是耿护院和这个苏文兴父子。也就是宁毅的大舅哥。不得不说这个苏文兴虽然有点坏,但是真的是...
展开详情

绿鱼人是什么意思

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出现了一些新的词语,那就是有人说自己是绿鱼人,那么这个绿鱼人是什么哦,为什么有人称自己是绿鱼人呢?这个就非常有意思...
展开详情

熊猫真的是蚩尤的坐骑吗 其实熊猫并非是最好的坐骑选择

传说上古时期,蚩尤骑着食铁兽和黄帝展开了一场大战,而这个食铁兽被很多人认为是我们现在的国宝大熊猫。难道蚩尤真的骑着熊猫作战吗?感觉熊猫的画风和战场实在不搭边。...
展开详情

小萨勒曼是如何继位的

我国的儒家代表人孟子著作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有写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古人圣贤对成功的同意看法,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天时、地利都是非常重...
展开详情

赘婿楼舒婉为何要杀死家人 楼舒婉跟她爹说了什么

相信很多人还在追《赘婿》这部剧了,在最新的剧情当中,宁毅发现楼书恒抓了苏檀儿,而且还想轻薄苏檀儿,一怒之下就直接把楼书恒和楼书恒父亲都给杀了。不过对于这件事,...
展开详情

锦心似玉徐令宜十一娘第二次圆房 十一娘有孩子吗

不得不说《锦心似玉》对剧情节奏的安排,让观众看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十一娘和徐令宜从最开始的陌生、尴尬,到后来渐渐相互熟悉、喜欢,这一切发展的都很自然,也是朝着...
展开详情

雍正为什么毒死李德全

说到这个雍正也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总感觉这个人厉害到底挺厉害的,但是就是有一些地方我们看不懂,雍正的一些操作什么的,决定什么的也都看不懂,所以整个人感觉很神...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惊蛰节气吃什么 惊蛰当天吃什么

惊蛰,这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惊蛰之后,春季的氛围就更加浓厚了,一声声的春雷惊醒了冬眠“蛰伏”中的虫子、动物,故称之为“惊蛰”。那么在惊蛰这天有什么...
展开详情

为什么武则天之后就没有出现女皇帝了

对于武则天这位女皇帝,可能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传奇,毕竟她可是唯一一位女皇帝。但是为什么一旦打开了这个先河,在武则天之后就在没有出现过一个女皇帝了。这是怎么回...
展开详情

荆州人为什么喝早酒 喝特色早酒白天还能做事吗

说到这个早酒文化,小编一开始还真的不知道,在影响中,喝早酒的人那肯定是酒麻木了,就是一天天除了喝酒什么事情都不干的人。但是其实当我们真正的了解这个早酒文化之后...
展开详情

张绣为什么背叛曹操 曹操为何不杀张绣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历史上,真心想要投降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像这个张绣,他投降曹操之后没多久就背叛曹操造反了,而且还杀了曹操的儿子,这一点不管是放弃在哪一个...
展开详情

赘婿大结局是啥 刘西瓜为何要休了宁毅

《赘婿》这部剧已经是追了半个月了,总算是迎来了大结局。其实这部剧和之前预想的一样,这部剧拍到了小说内容中的宁毅逃离霖安回到江宁,第一部就算是结束了。但是在剧里...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