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铅中毒 12个儿童铅中毒的小常识
读趣百科>科普>育婴亲子

儿童铅中毒 12个儿童铅中毒的小常识

铅中毒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个让人非常担心的事情,那么对铅中毒,都有哪些需要我们了解的内容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12个儿童铅中毒的相关知识,让家长能够更好的预防儿童铅中毒的状况,赶紧一起来了解下吧!

Q:铅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会经过皮肤吸收吗?

儿童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摄入体内(占85%~90%?),其次是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占10%~15%),此外,可以通过胎盘和乳汁由母亲传递给胎儿/婴儿。因此,预防儿童铅中毒的关键是要防止“铅从口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更要避免铅污染源。

有机铅(四乙基铅)确实可以通过皮肤进行吸收,但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有机铅的机会很少,所以不算是铅进入人体内的主要途径。

Q:铅在人体内如何分布的?

我们常把人体内铅的分布形象比喻成“一条河流和两个水库”。血液是“河流”,会把进入人体的铅带到全身每个组织器官中,全身除骨骼以外的组织是“活水库”,骨骼(包括牙齿)是“死水库”。

人体组织器官和血液中的铅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当血液中的铅浓度比组织器官高的时候,血液中的铅就会进入到组织中去;当血液中的铅浓度比组织器官低的时候,组织器官中的铅就可能再回到血液中去。

骨骼中的铅在平时是相对静止的,只有在骨折、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或药物驱铅治疗时,才会大量释放出来,所以人体内的铅大部分会沉积在骨骼(骨皮质)中。

Q:铅能自动排出人体外吗?

铅是应该自然的排出体外的,那么铅排出体外的途径都有哪些呢?首先,尿液是排出铅元素最主要一个方式,其次就是大便。最后还有一个方式就是通过头发、指甲等自然生长脱落排出体外。另外,妊娠期间铅会从母体传向婴儿。

以从消化道摄入的铅为例,大多数铅都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少部分铅会吸收入血液,而吸收入血液中的铅,大约有一半会在一个半衰期内排出体外,剩余一半会保留在体内,在未来几个月或几年内逐步排出体外或者保留在体内。

Tips

铅在血液中清除的半衰期为25~30天,在软组织中清除的半衰期为30~40天,在骨骼中清除的半衰期为6个月至20年。

Q:为什么说铅对儿童的危害较成人更大?儿童血铅水平有安全范围吗?

铅对人体的危害与铅暴露(接触铅)的年龄、铅暴露时间长短和血铅水平密切相关。铅暴露的年龄越小,对铅的毒性越敏感;铅暴露时间越长,血铅水平越高,危害就越重。简单说,儿童比成人摄入铅的机会和量多,吸收率高(儿童呼吸道的铅吸收率是成人的2倍,消化道的铅吸收率是成人的5倍),排泄率低(婴儿排泄率仅是成人的1/17),对铅毒性的敏感性高(神经系统等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因此是主要受害者。

儿童血铅水平并无安全范围,环境铅暴露也无绝对安全范围,任何水平铅暴露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都是不利的,即使低水平铅暴露也应引起广泛重视。

Q:孩子们爱吃的松花蛋和爆米花都含铅吗?

传统皮蛋的腌制用了氧化铅(黄丹),工艺改良后用硫酸铜、锌等代替,但即使无铅皮蛋也并非绝对不含铅。我国目前对松花蛋的国卫标准是铅(pb)含量<0.5mg/kg。

一般来说,要看是老式还是新式的爆米花机。因为老式的爆米花机器中含有铅制品,因而制作的爆米花中必然会含有铅。而新式的爆米花机已经能够解决掉这个问题了。因而可以说,新式爆米花机制作的爆米花是不会有铅含量的。

Q:金属罐包装的儿童食品含铅吗?烧烤和餐桌上用的“锡纸”呢?

食品罐头可分金属罐、玻璃罐、复合薄膜软罐三种,其中金属罐头用镀锡的马口铁为材料,而且接缝和封口会使用到含铅焊料,所以有铅污染的可能。其实只要金属罐不使用含铅的金属材料和含铅的焊接技术也是安全的,美国和欧盟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已有严格规定,我国目前对罐头食品的国卫标准是铅(pd)含量<2mg/kg。

合格的食品级的“锡纸”其实不含铅,也不含锡,它是用金属纯铝制造的,铝的熔点为660℃,所以烧烤时析出的风险不大。

Q:食品外包装的油墨含铅吗?

欧盟已禁止食品包装印刷采用含铅油墨,我国在《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中对食品的外包装纸有规定:油墨应选低铅的原料,并印在不直接接触糖果的一面,若印刷在内层,必须在油墨层以外有涂塑或加衬纸(铝箔或蜡纸)。所以,避免让孩子吮吸外包装纸。

Q:孩子使用的痱子粉和爽身粉都含铅吗?

目前,国家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限制生产厂家使用含铅的“黄丹”来制作相关产品。但是由于市场良莠不齐,所以很难保证所有的产品都能够不含铅。所以家长在购买相关的儿童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看产品的成分表,确定铅不存在。

Q:搪瓷和陶瓷餐具的彩釉含铅吗?

白釉一般不含铅,而彩釉可能含铅,所以,容器内面为:釉下彩、釉中彩和白釉的通常都可选择,釉上彩要慎购。釉上彩是否安全,与原料和上釉后的烧制温度有关。从以往的一些检验调查结果看,不要盲目相信进口的搪瓷和陶瓷无铅。其实选择内面为白釉的容器,不失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Q:用人造水晶杯喝饮料会铅中毒吗?

人造水晶的外观可以是成色非常通透的,也可以是染色并模仿裂痕的。与普通玻璃相比,它的比重大,折射率大,硬度高。市面上人造水晶可分无铅和含铅两种,前者多为高档工艺品并有无铅标识。

含铅的人造水晶玻璃杯不可以用来久盛食物,或装酸性的食物、饮料(包括咖啡、碳酸饮料等)和酒。

Q:室内燃煤和被动吸烟也会导致儿童铅中毒吗?

两者都是室内环境中的铅污染源,煤炭和香烟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铅,因产地不同而含量不同,煤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铅尘,吸烟过程中也可以造成局部空气中铅含量升高。

Q:我的孩子喜欢啃咬蜡笔、玩具、图书、钥匙、拉链……,我好担心,这些物品含铅吗?

我国对儿童玩具、文具或其他用品中的铅含量都有明确规定,近年来也开始逐步在采用安全无害的原料,但新原料一般成本较高,一些小厂和作坊还是无法达到国家标准。所以,儿童玩具、文具等用品请到正规的商场选购合格产品,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啃咬,使用后洗手。

钥匙和拉链也是孩子日常接触较多的物品,多数的钥匙胚中含铅(无论黄铜胚还是铝胚,都可能加入有铅),一些金属拉链也采用铜铅合金或者铝铅合金。所以,不要让孩子咬钥匙和拉链等金属物件,使用完这些物品后要洗手才能吃东西。

结语:铅中毒是很多家长会关注的问题,所以很多家长都会寻找预防铅中毒的方法。上述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些铅中毒的相关知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预防铅中毒的问题。当然,对于铅中毒的问题也不需要太多担心哦!

最新育婴亲子科普

婴儿肠痉挛 婴儿肠痉挛症状及治疗方法

婴儿的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好,肠道系统也非常的脆弱。婴儿肠痉挛是常见现象,婴儿肠痉挛原因有很多,例如母乳喂养不当,温度、环境等因素都造成,婴儿肠痉挛的治疗方法有...
展开详情

如何给宝宝换奶粉 宝宝换奶粉的方法有哪些

婴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不健全,对于他们的奶粉选择也是需要非常谨慎的。那么作为家长如何给宝宝换奶粉呢?给宝宝换奶粉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说说给宝宝换奶粉...
展开详情

坐月子可以吃月饼吗?产妇吃月饼的注意事项

转眼中秋将至,又到了吃月饼的时候,各类品种的月饼早早的已经上市。但是,对于正在做月子的宝妈来讲,吃任何东西都要格外注意。那么,做月子宝妈们能不能吃月饼呢?今天...
展开详情

宝宝口腔溃疡怎么办 如何治疗宝宝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口腔疾病,每个人都会有口腔溃疡的时候,宝宝有的时候也会有,那么大家知道宝宝口腔溃疡的原因是什么吗?宝宝口腔溃疡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给...
展开详情

宝宝秋季腹泻怎么办 你还在担心宝宝腹泻吗

现在正处于秋天季节,相信这个时间多会有许多的宝宝出现腹泻的症状。那宝宝秋季腹泻应该怎么办呢?宝宝秋季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有...
展开详情

经常吃黄骨鱼会上火吗?黄骨鱼宝宝可以吃吗?

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妈妈们都想给孩子吃,让孩子能获取充足的营养,健康成长。那么黄骨鱼很滋补,能不能给宝宝吃呢?经常吃黄骨鱼会不会上火?经常吃黄骨鱼会上火吗黄骨...
展开详情

婴儿可以吃双皮奶吗?宝宝吃双皮奶好吗

双皮奶是众所周知的美食,特别是夏天卖的非常火,那么这么好吃的东西,婴儿宝宝是否也可以吃呢?宝宝吃双皮奶好吗?下面我们来一起介绍下吧!婴儿可以吃双皮奶吗--可以...
展开详情

新生儿黄疸 小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每个宝宝都是家庭的希望,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成长,但是很多的宝宝出生的时候会出现黄疸的情况!你们知道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原因吗,新生儿黄疸症状又是什么...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儿童晚餐 五大饮食原则助宝宝健康成长

想要呵护好儿童的健康,那么对于儿童的一日三餐就一定要做好安排,那么对于儿童晚餐,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安排呢?儿童晚餐的饮食原则有哪些呢?儿童晚餐要注意哪些误区呢?...
展开详情

婴儿打嗝 宝宝打嗝的6大原因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成长,很多的初生婴儿都会经常出现打嗝的现象。新爸爸新妈妈们不知道怎么照顾打嗝的宝宝,婴儿打嗝的原因有哪些呢?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婴...
展开详情

4种食物会让宝宝牙齿早日“下岗”

现在社会可以说牙齿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健康的一大因素了,牙齿问题已经成了现在很多人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更是能够感受到牙齿对自己的伤害,很多想吃的...
展开详情

八个月宝宝辅食 八个月宝宝可以吃什么

八个月的宝宝是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的宝宝需要父母的细心照料,那么大家知道八个月宝宝辅食吃什么好呢、八个月宝宝食谱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展开详情

初生婴儿护理 正确护理有助于宝宝成长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正确的初生婴儿护理可以让宝宝更好的健康的成长,但是错误的护理,则会为初生婴儿带来危害。因此,一个正确的护理...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