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五刑”制度中的“肉刑”有哪些? ( )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多选题

夏商时期“五刑”制度中的“肉刑”有哪些? ( )

A
墨、劓
B
C
D
大辟

题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夏商时期的刑罚制度。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常用刑是长期存在于中国奴隶制时代的“五刑”刑罚制度。墨刑,又称黥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额头刻刺并涂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劓刑,即割去受刑人的鼻子。剕刑,也作刖刑,指砍去受刑人足的重刑。宫刑,是破坏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残酷刑罚。大辟,是死刑的总称。这五种刑罚中除大辟是生命刑以外,另外四种刑罚都属于肉刑。
举一反三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律的非正式渊源的是( )。

A
政策
B
判例
C
习惯
D
行政规章

题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法的渊源分为正式的法律渊源和非正式的法律渊源。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正式的法律的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非正式的法律渊源有习惯、判例、政策。
多选题

下列有关唐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唐太宗时期制定的《贞观律》,标志着唐朝法典的基本定型
B
《唐律疏议》中的《名例律》集中体现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
C
《唐六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行政法典
D
唐朝最早确立了对六部实行专门行政监察的制度

题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贞观律》修订用了11年,其修订时间之长和修订更改之频繁足以表明,《贞观律》的修订完成标志着唐朝法典的定型化。故A项正确。《名例律》为《唐律疏议》的总则,集中体现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故B项正确。《唐六典》制颁于唐玄宗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行政法典。故C项正确。唐玄宗时期曾以监察御史六人分别对尚书省六部实行监察,称为“大察官”,此为明朝“六科给事中”之起源。故D项正确。
多选题

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
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
B
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
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
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题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民法通则》规定,国家政策作为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选项D的含义可归结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多选题

在我国的封建成文法典中,类似于总则篇的篇名有( )。

A
《具法》
B
《具律》
C
《刑名律》
D
《名例律》

题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在我国封建成文法典中,类似于总则篇的篇名有:《法经》的《具法》,《秦律》、《汉律》的《具律》,《曹魏律》的《刑名律》,《晋律》、《北魏律》的《刑名律》和《法例律》,《北齐律》及以后历代王朝封建成文法典的《名例律》。故备选选项应全选。
多选题

某县人民法院审理一民事案件过程中。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某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用户电话详单属于宪法保护的公民通信秘密的范围
B
县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C
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有义务保护通信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D
县人民法院有权检查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根据《宪法》第40条的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电话详单属于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范畴。故选AC项。只有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法院没有这项权力。故排除BD项。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农村村民的宅基地属于( )。

农村村民的宅基地属于( )。A.国家所有B.集体和村民共同所有C.村民所有D.集体所有...
展开详情

有关材料显示,曾有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 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

有关材料显示,曾有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 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
展开详情

在我国以下山脉中,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最显著的是()。

在我国以下山脉中,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最显著的是()。公务员单选题,警察考试单选题,政法干警单选题,文化综合单选题...
展开详情

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危”的条件

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②认识“危”的必须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③认识“安”与“危”...
展开详情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