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法律作用、法律观念等问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多选题

下列有关法律作用、法律观念等问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
“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说明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B
“恶法亦法”观点强调法律的权威来自于法律自身,与法律之外的因素无关
C
“徒法不足以自行”,因此法律不是万能的
D
“有治人,无治法”,反映了中国古代“以法治国”的法治观

题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选项AC明显正确,不赘述。“恶法亦法”观点,认为违反道德的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据此,选项B正确。“有治人,无治法”,强调治理国家靠人,而不能靠法,反映的是人治观,而非法治观。据此,选项D错误。
举一反三
多选题

《唐律疏议》指的不是( )。

A
《武德律》
B
《贞观律》
C
《永徽律》
D
《开元律》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唐高宗永徽二年,命长孙无忌等人撰定律令,同年完成12篇500条的《永徽律》。后来又完成律文的疏义工作,作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并将疏义附于律后,于永徽四年颁行全国,称为《永徽律疏》。元朝以后被称为《唐律疏议》。
多选题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有( )。

A
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B
类推制度就是指“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C
犯十恶者,累犯加重处罚
D
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

题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公罪即官吏因公事而犯的罪,私罪即官吏因私事或者假公济私而犯的罪。公罪从轻惩处,私罪从重惩处。故A项错误。唐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这就是有关类推制度的规定,该规定称为“轻,重相举”或者“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是指在有违伦常教化犯罪处刑上明显偏轻;而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封建君主的犯罪,处刑都普遍加重。这是明朝的刑罚适用原则。注意:不要把“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混淆记忆成“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故B项错误。唐朝对犯盗
多选题

根据《宪法》第41条的规定,我国公民的监督权主要包括( )。

A
调查权
B
批评、建议权
C
控告、检举权
D
申诉权

题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多选题

关于违法的表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A
广义的违法行为指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
B
狭义的违法行为指犯罪行为
C
狭义的违法行为指民事侵权行为 (⊙o⊙)
D
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广义的违法包括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一切违法行为;狭义的违法行为则不包括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违法行为。
多选题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有( )。

A
犯罪与刑罚
B
对公民财产权利的剥夺
C
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D
外贸的一般制度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犯罪与刑罚由《刑法》规定,《行政处罚法》第10条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故排除AC。本题答案为BD。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的机关是( )。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B....
展开详情

双方恶意串通实施的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不应当实行的责任方式是( )。

双方恶意串通实施的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不应当实行的责任方式是( )。A.赔...
展开详情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的论断是由下列哪一部宪法文件予以明史规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的论断是由下列哪一部宪法文件予以明史规...
展开详情

现将3个相同的红球和4个相同的白球排成一列,要使红球各不相邻。则有多少种排法?

现将3个相同的红球和4个相同的白球排成一列,要使红球各不相邻。则有多少种排法?A.1B.5C.10D.60...
展开详情

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制宪主体或制宪机关的哪一

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制宪主体或制宪机关的哪一...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