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寒夜》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解答题

名词解释:《寒夜》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寒夜》(答案要点):巴金写于1946年,这是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风格和水平的作品,写的是凡人小事的悲剧。主人公是汪文宣和曾树生。整部作品围绕“寒夜”这个意象做文章,暴露了那个黑暗冷酷的社会。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考察目标巴金参见课本第十二章的内容)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举一反三
解答题

名词解释:语丝社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考察目标语丝社参见课本第七章的内容)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阅读孙犁的散文《织席记》,结合作品,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文章。

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20分)

(附孙犁《织席记》原文)

织席记

孙犁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从南几县走过来,在蠡县、高阳,到处是纺线、织布。每逢集日,寒冷的早晨,大街上还冷冷清清的时候,那线子市里已经挤满了妇女。她们怀抱着一集纺好的线子,从家里赶来,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她们挤在那里,急急卖出自己的线子,买回棉花;赚下的钱,再买些吃食零用,就又匆匆忙忙回家去了。回家路上的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

     到端村。集日那天,我先到了席市上。这和高、蠡一带的线子市,真是异曲同工。妇女们从家里把席一捆捆背来,并排放下。她们对于卖出成品,也是那么急迫,甚至有很多老太太,在乞求似地招唤着席贩子:“看我这个来呀,你过来呀!”

     她们是急于卖出席,再到苇市去买苇。这样,今天她们就可解好苇,甚至轧出眉子,好赶织下集的席。时间就是衣食,劳动是紧张的,她们的热情的希望永远在劳动里旋转着。

     在集市里充满热情的叫喊、争论。而解苇、轧眉子,则多在清晨和月夜进行。在这里,几乎每个妇女都参加了劳动。

     那些女孩子们,相貌端庄地坐在门前,从事劳作。

这里的房子这样低、挤、残破。但从里面走出来的妇女、孩子们却生的那么俊,穿的也很干净。普遍的终日的劳作,是这里妇女可亲爱的特点。她们穿的那么讲究,在门前推送着沉重的石砘子。她们的花鞋残破,因为她们要经常在苇子上来回践踏,要在泥水里走路。

     她们,本质上是贫苦的人。也许她们劳动是希望着一件花布褂,但她们是这样辛勤的劳动人民的后代。

     在一片烧毁了的典当铺的广场上,围坐着十几个女孩子,她们坐在席上,垫着一小块棉褥。她们晒着太阳,编着歌儿唱着。她们只十二三岁,每人每天可以织一领丈席。劳动原来就是集体的,集体劳动才有乐趣,才有效率,女孩子们纺线愿意在一起,织席也愿意在一起。问到她们的生活,她们说现在是享福的日子。

     生活史上的大创伤是敌人在炮楼“戳”着的时候,提起来,她们就黯然失色,连说不能提了,不能提了。那个时候,是“掘地梨”(注:地梨,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可食用)的时候,是端村街上一天就要饿死十几条人命的时候。

     敌人决堤放了水,两年没收成,抓夫杀人,男人也求生不得。敌人统制了苇席,低价强收,站在家里等着,织成就抢去,不管你死活。

一个女孩子说:“织成一个席,还不能点火做饭!”还要在冰凌里,用两只手去挖地梨。

     她们说:“敌人如果再呆一年,端村街上就没有人了!”那天,一个放鸭子的也对我说:“敌人如果再呆一年,白洋淀就没有鸭子了!”

     她们是绝处逢生。对敌人的仇恨长在。对民主政府扶植苇席业,也分外感激。公家商店高价收买席子,并代她们开辟销路,她们的收获很大。

     生活上的最大变化,还是去年分得了苇田。过去,端村街上,只有几家地主有苇。他们可以高价卖苇,贱价收席,践踏着人民的劳动。每逢春天,穷人流血流汗帮地主去上泥,因此他家的苇子才长的那么高。可是到了年关,穷人过不去,二百户穷人,到地主家哀告,过了好半天,才看见在钱板上端出短短的两戳铜子来。她们常常提说这件事!她们对地主的剥削的仇恨长在。这样,对于今天的光景,就特别珍重。

1947年3月(选自《白洋淀纪事》)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刻画了冀中平原上女性的美好形象。通过对冀中平原上女性卖席、编席等场景的简洁描写,表现了她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朴素、勤劳、爱美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对劳动的歌颂和赞美之情。2)表达了冀中平原人们对解放区民主政权的拥护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敌人”(日本)和地主的深刻仇恨。艺术手法:1)运用多重对比手法,艰苦的生活环境与女性干净的衣着对比;在敌人掠夺、地主剥削下的苦难生活,与今日在民主政权下平静生活对比;人们对过去生活的不堪回忆与对今日生活的充满希望对比,均形成鲜明对照,有力突出了主题。2)典型的细节描写和概括性的场景描写相结合,对过去生活的虚写与对今日生活的实写相结合。3)语言朴素简洁,情感真挚。(本题型属于课外拓展型,需考生自己发挥,阅卷老师根据考生答案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试论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征。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小说主要描写了北京某地区的人们在酷暑中从白天到夜晚的日常生活,表现了生活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2)小说隐隐透露出一种贫富对照,暗含着人生的不如意。艺术特征:(1)结构非常独特。采用全景视角,形成了以场所为基点,以时间为基准,同一时间内不同场所的故事齐头并进的多点开花的结构,打破了小说要求的故事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描绘出生活的斑斓与复杂。(2)表现手法灵活多变。从整体来看,小说的表现方式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法,打破故事的时间性,以空间的重组来表现生活:从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看,既有中国传统的白描手法,也有“五四”时期从西方学习的心理描写,以及电影的浓缩时空的表现手法。小说语言明快跳跃,简洁有力。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简析朱湘诗歌《采莲曲》的艺术特征。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采莲曲》对同题古典诗歌进行变异翻新,构思新颖别致。(2)是现代自由诗,形式整齐,音韵和谐。(3)以花喻人,寓情于景,创造了宁静而愉悦的意境。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简析陈独秀散文《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的主题思想。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陈独秀把所谓的“本志罪案”概括为破坏孔教礼法、破坏旧的政治文学艺术等,但这正是该志“离经叛道、非圣无法”观点的体现,因而宜布了所责难的“罪案”的无效。(2)申明和维护《新青年》杂志的思想主张和文化立场,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3)认为钱玄同“废弃汉文”的主张虽有“激切”之处,但未必不是一种可行的手段。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开创文人诗歌创作新领域——田园诗的诗人是()。

开创文人诗歌创作新领域——田园诗的诗人是()。学历类单选题,自考单选题,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单选题,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单选题...
展开详情

下列诗句中,没有用比喻手法的是()

下列诗句中,没有用比喻手法的是()学历类单选题,自考单选题,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单选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单选题...
展开详情

《乡村四月》的作者是()

《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学历类单选题,自考单选题,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单选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单选题...
展开详情

善于描绘边疆奇异景象的边塞诗人是()

善于描绘边疆奇异景象的边塞诗人是()学历类单选题,自考单选题,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单选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单选题...
展开详情

下列诗句中,表现苏武事迹的是()

下列诗句中,表现苏武事迹的是()学历类单选题,自考单选题,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单选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单选题...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