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题目练习 - 鲁教版初三下学期化学 - 读趣百科

《溶解度》题目练习

1单选题

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 $\text{C}{{\text{O}}_2}$ 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有关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D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气体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饮用啤酒时,打开瓶盖,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啤酒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是由胃内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导致的,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故选B。

2单选题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从$t _ {3}$℃降至$t _ {2}$℃时,甲和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B

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

C

甲中含少量乙时,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D

$t _ {1}$℃时,30g丙物质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80g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选项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关系,无法判断甲和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关系,选项A错误;


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溶液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选项B正确;


甲中含少量乙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项C错误;


$t _ {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30g丙物质加入50g水中,固体只能溶解20g,即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0g,选项D错误。

3单选题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B

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C

t℃时,18g硝酸钾全部溶于50g水形成68g饱和溶液,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8g

D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质量的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受溶剂量的影响,选项A错误;


搅拌可以加快固体物质溶解的速率,但不能改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选项B错误;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某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t℃时,18g硝酸钾全部溶于50g水形成68g饱和溶液,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6g,选项C错误。

4单选题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t}_2}{}^\circ \text{C}$ 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 $>$ 丙 $>$ 甲

B

由 ${{t}_2}{}^\circ \text{C}$ 降温到 ${{t}_1}{}^\circ \text{C}$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

由 ${{t}_2}{}^\circ \text{C}$ 降温到 ${{t}_1}{}^\circ \text{C}$ 丙溶液浓度一般不发生变化

D

如果乙溶液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5单选题

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徳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用50.0g水配制20℃的$NaCl$饱和溶液(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应称取$NaCI$的质量为()

A

18.0g

B

16.0g

C

13.2g

D

11.5g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即20℃时100g水中溶解36.0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则该温度下50.0g水溶解18.0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选项1-正确。

6单选题

20℃时,取下表中的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A

氯酸钾

B

硝酸钾

C

氯化钠

D

蔗糖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7.4g氯酸钾,所以20℃时将20g氯酸钾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故选项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