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5s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多选题

(多选)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5s内速度从12m/s增加到18m/s,通过的位移是70m,则(  )

A
该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
该物体做的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
5s内的平均速度是14m/s
D
5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求解.

解答:

解:AB、假设该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vt=$\frac {v+v}{2}$t=$\frac {12+18}{2}$×5m=75m>70m,故一定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由平均速度公式得,v=$\frac {x}{t}$=$\frac {70}{5}$m/s=14m/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求解平均速度时,v=$\frac {v+v}{2}$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但v=$\frac {x}{t}$用于所有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

举一反三
多选题

(多选)如图所示是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测量出AB=1.2cm,AC=3.6cm,AD=7.2cm,计数点A、B、C、D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时复印纸应在纸带的上面
B
若电源频率f=50 Hz,则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C
打B点时运动物体的速度v_B=0.20 m/s
D
本实验也可以采用电火花计时器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分析:

明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知道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解答:

解: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时复印纸应在纸带的上面;故A正确;

B、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0.02 s,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即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故B正确;

C、vB=$\frac {x_AC}{2T}$=$\frac {0.036}{0.2}$=0.18m/s;故C错误;

D、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可以用,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本题考查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要注意明确电磁式及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能做到正确应用.

多选题

(多选)一个物体向东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2m/s,2s速度变为向西,大小变为6m/s.则(  )

A
位移的大小8m ,向东
B
位移的大小4m ,向西
C
加速度的大小为4m/s_,向西
D
.加速度的大小为2m/s_,向东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再由位移公式即可求得物体运动的位移.

解答:

解:设向东为正,则由a=$\frac {v-v}{t}$=$\frac {-6-2}{2}$=-4m/s_;方向向西;故C正确,D错误;

由位移公式可知,x=v_0t+$\frac {1}{2}$at_解得:

x=2×2-$\frac {1}{2}$×4×4=-4m;故位移大小为4m;方向向西;故B正确,A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速度公式,在解题时要注意速度及位移的矢量性.

多选题

(多选)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刹车位移为x,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求出(  )

A
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
B
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
C
汽车刹车过程的平均速度
D
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

题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分析: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可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相当于已知位移x,运动时间t,初速度v_0=0,利用位移公式x=$\frac {1}{2}$at_,位移-速度公式 v_=2ax,平均速度公式v=$\frac {x}{t}$=$\frac {v}{2}$,可求初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

解答:

解:A、把汽车的运动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已知位移x,运动时间t,初速度v_0=0,

根据位移公式x=$\frac {1}{2}$at_,得a=$\frac {2x}{t}$,即可求出加速度.利用v=at可得初速度,故A正确

B、由A分析得,B正确

C、由平均速度公式v=$\frac {x}{t}$=$\frac {v}{2}$,可得平均速度,故C正确

D、由于不知道汽车质量以及阻力,故无法得到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

我们常把匀减速直到停止的运动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求解,这样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匀变速运动公式,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方式,有利于解题,同学们不妨一试.

多选题

(多选)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为s=5t+t_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的单位是m,是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单位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分析:

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x=v_ot+$\frac {1}{2}$at_与题目中s=5t+t_ 对比去得出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的其它公式去求解.

解答:

解:A、长度是一个基本量,单位是m,位移的单位是m,是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单位,故A正确;

B、前2s内的位移x=14m,平均速度是7m/s,故B错误;

C、第1秒内的位移是6m,第2秒内的位移是8m,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2m.

∵该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2m,故C错误;

D、∵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为s=5t+t_

∴v_o=5m/s,a=2m/s_

∵该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任意相邻1s内速度增量都是△v=at=2m/s,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该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多选题

(多选)某人从t=0时刻开始,观测一个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现只测出了该物体在第3s内及第8s内的位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B
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C
不能求出第3s末到第8s初时间内的位移
D
能求出该质点的加速度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出了该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x$_1$及第8s内的位移x$_2$,由推论△x=5aT_可求出加速度.根据推论,可求出第2.5s末物体的瞬时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初速度,就可以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解答:

解:已知物体在第3s内及第8s内的位移,根据推论△x=5aT_可求出加速度.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该推论可以求出第2.5s末的速度,从而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初速度的大小,所以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求出任意一时刻的速度和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故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

点评:

题关键要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要熟悉.推论由基本公式推导出来,但用来解题往往过程简洁.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多选)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

(多选)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_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甲在后面做加速度为a$_2$、初速度为v_0的匀加速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

(多选)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

(多选)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被称为“电子之父”,下列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

[图片](多选)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

[图片](多选)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