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解答题

与中国奴隶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 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2) 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

(3) 行政法制逐步建立。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中国古代通过考试手段选取官员的制度是()。

A
举荐制
B
辟除制
C
科举制
D
捐纳制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为什么说五代时期中枢体制具有过渡性质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有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基本上具备后来宋代二府三司鼎足而立的分工体制,但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唐代中枢决策程序分工体系的 痕迹。 枢密院肇始于唐中后期,由宦官担任,参与内廷决策。后梁时,因为清除了宦官势力而改由士人充任,已成为掌握军事民政两方面决策大权的中枢机构。后唐时开始 将中书门下的兵房划归枢密院,并用武将主持枢密院,逐渐表现出枢密院专掌军务的发展趋势。后周政权时再次调整枢密院体制,规定枢密院长官仅是皇帝的顾问, 如不兼宰相职,则不能过问行政事务,同时不再以武人出任枢密使,这已和宋代枢密院体制基本相同。 中书门下在唐中朝以逐渐降为行政执行的综理机构。五代时期职位继续下降。其原因一是中书门下要听命于枢密使,二是五代沿袭唐代翰林院学士之例设置了廷殿学 士,领有人宫草诏权,当然,如果宰相廷殿学士衔,也有草诏权,但所草之诏已不具有机要性质。这意味着宰相虽仍参与决策,但已丧失一部分参与权。 三司使是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是由唐后期的财政专使延续而来。自唐中叶以后,财政问题日益严重,财政工作日趋重要,为加强财政税收和管理,设置了一些财政 专使,如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常由宰相出任。五代时期后唐时,把盐铁、度支、户部合并,正式设置三司使作为财政之长,单独与皇帝商议财政决策,并独立 负责财政事务的执行工作。 总之,五代时期中枢机构已呈现出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宋代二府三司制中枢新体制的雏形。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名词解释:幕僚长制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是政府的一种机关工作制度。将机关工作分为政务工作和事务工作,主管长官着重负责政务工作,而常务次长、秘书长、主任秘书、支部书记等官吏则着重负责事务工作,这些负责事务工作的长官称为幕僚长。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与孙中山设想的五院制有哪些区别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孙中山主张在宪政开始后才实行五院制,前提是经过训政后,人民已学会掌握四种政权, 政府依人民意志执行五种治权, 目的是为了“还政于民”。而国民政府则把五院制提前到训政时期执行,而且把人民四种权力交给国民党, 并由国民党中央指挥、监督政府行使五种治权,其实质是利用训政以剥夺人民权力,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考试院院长须经总统提名后,()同意后任命。

A
行政院
B
监察院
C
司法院
D
立法院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皇帝
B
宰相
C
诸侯
D
中枢官员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鉴于魏晋南北朝州郡长官权重失控的历史教训,唐代初年在州郡之上设置监察区域是()。

A
B
C
D
方镇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
朝会
B
巡视
C
朝觐
D
巡狩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总税务司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总税务司: 1861 年清政府设立全国性的税务机构总税务司,并任命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隶属总理衙门。其职权是掌管海关征收税课,综理全国税务行政与关员任免之事。它在形式上是清政府的海关行政机构,实际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考试院院长须经总统提名后,()同意后任命。

A
行政院
B
监察院
C
司法院
D
立法院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春秋时期以齐国为先导,稍后在晋、鲁、楚等主要诸侯国都相继进行了赋税改革。赋税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铁器工具的出现, 使原来的庶民 在公田外开辟大量的私田,而不肯努力耕作公田,而影响到各诸侯国的赋税收入。第二,由于春秋时期兼并战争的激烈,使公田上劳动的庶民的负担成倍增加,从而 导致他们从公田上纷纷逃亡, 同时,国人也因战争负担而日益走向贫困、破产,甚至发生暴动以及拒绝战争的现象,从而导致兵源不足,这一切迫使较为开明的君主 进行赋税和军赋两方面的改革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简述政事堂的演变过程及前后政事堂的不同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唐代宰相议政的办事场所叫政事堂。在唐代初年唐太宗在位时,尤其重视门下省的谏议封驳职能。所以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唐高宗时又移至中书省,到唐玄宗时,改 政事堂为中书门下,称中书门下政事堂。 中书门下政事堂和以前的门下政事堂、中书政事堂相比,在体制上有以下不同。首先,唐初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其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上“参与朝政” “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号,让其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之事,以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这些兼职宰相上午在政事堂议政,下午回本署办公。中书门下政事堂则不同, 凡挂衙“同三品”或“同平章事”者均为专职宰相,不再回本署办公。其次,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 的办事机构逐渐完备。第三,中书门下体制存在着宰相权力的分散和集中两种倾向。中书门下体制原来是一种分散相权的集体宰相制,但宰相中的首席宰相号称“执 政事笔”会因受皇帝宠信而擅权。唐肃宗时,鉴于李林甫,杨国忠专权的教训,实行诸宰相十日一轮流秉笔承旨的制度,唐德宗时实行宰相一日一值守。北宋也延续 这种制度。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清政府设立的用以制约内阁,且作为皇帝咨询机构的是

A
枢密院
B
弼德院
C
审计院
D
资政院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清朝时期为了避免宦官千政,设立了严格管理宦官、掌管宫廷事务的宫内机构

A
宗人府
B
内务府
C
司礼监
D
鸿胪寺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宋代设置在首部、陪都、军政要地及皇帝即位前居住地或任职地的州一级行政机构是()。

A
B
C
D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辽朝南面官系统中尚书省的权力仅有()。

A
行政任免权
B
司法执行权
C
军事执行权
D
财政、赋税权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宋代行政执行的严格性和程序化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首先,中枢机关有一套处理各类事务的严格程序。例行政务由宰执诸臣在奏章上连署签押姓名,报皇帝审批后,由相令外制官中书舍人草诏。如遇突发性事件,宰执 诸臣一方面要向下发出“判状”作出先行处理,另一方面要奏报皇帝,称“进草”。进草和判状均需诸宰执联署,以明确责任,而且皇帝对进草有疑问,可调阅判状 进行复勘。其次,负责草诏的知制诰可以在有疑问时直接晋见皇帝,以核实皇帝的真实意图。 再次,地方各级政府执行政令异常严格,中央政令贯彻迅速。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简述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执行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 设立政务会议, 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

(2) 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

(3) 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

(4) 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辽朝南面官系统中尚书省的权力仅有()。

A
行政任免权
B
司法执行权
C
军事执行权
D
财政、赋税权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