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三峡/郦道元》中考真题 - 人教部编版初二上学期语文 - 读趣百科

《10 三峡/郦道元》中考真题

1阅读解答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水经注》,有删改)

】①成就:指人和牛的形状、色彩。②信宿:两三日。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参考译文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处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崖间有一块岩石,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人和牛的形状、色彩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上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即使走上两三日,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和原来一样。”这是说水路迂回曲折,回头望望,仿佛总是还在一个地方。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

不以

疾:快

C

黄牛山

迳:经过

D

望见此物

犹:好像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选项4-项,犹:还、尚且。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

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

C

乘奔御风

途迳信宿

D

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选项1-项,于,这里是“在”的意思/如果。选项2-项,极/断,少。选项3-项,两个“虽”都是“即使”的意思。选项4-项,所以/原来。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

(2)色如人负刀牵牛。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翻译文言语句的“六字法”

①组——组词。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

②留——保留。保留古今同义词,保留表时间、年号、人名、字号、官名、地名、国号等的词语。

③删——删除重复多余部分。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也可以删去,同义词保留一个。

④换——替换。遇到古今异义词,要用古义替换今义,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⑤补——增补。原文省略部分需补充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也需补充。

⑥调——调整。把倒装句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荣:茂盛。(2)负:背着。

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两处在写法上都属于描写。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湍急迂回侧面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写法的能力。第一空,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早上出发和晚上到达的地点的距离之远,突出了水流湍急;第二空,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写早上出发和晚上到达的地点没有变化,突出了行进的困难,可见水的迂回;第三空是对写作手法的考查,作者没有直接写水,而是通过人在一天之内的行程来表现水的特点,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都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甲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乙文则主要突出的是黄牛山之高。其实,两文都在表达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