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课后答案 - 人教部编版初二上学期语文 - 读趣百科

《13 唐诗五首》课后答案

1解答题

《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作者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作者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作者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注意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语言优美。“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景,往往赋予景物一定的情感,即作者内心思想感情投射于外部景物,所以描述画面时,应该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2解答题

《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黄鹤楼》前两联,均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妙莫测,鬼斧天工。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3解答题

《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这两向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节,能够“直”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就会捕捉到的。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4解答题

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①诗人乘舟东下,随着船只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向着辽远无际的原野奔腾而去。山岭本是静止的事物,却如影随形,竟至于消失,这里诗人化静为动,使景物富于动态;江水本在河道中奔涌,却仿佛流入了辽远无际的荒原,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颈联则以静止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了江水的澄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②这两联的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正是诗人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出诗人远游异乡、闯荡世界的兴奋心情。但随着离乡越来越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就越来越浓,最后一联则转入思乡之情的抒发。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