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苏州园林/叶圣陶》中考链接 - 人教部编版初二上学期语文 - 读趣百科

《19 苏州园林/叶圣陶》中考链接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考查形式:结合文本说明,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特征?

方法技巧:1.判断说明对象首先区分文章属于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可以看标题、首段、尾段或文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事理说明文可通过辨析全文,概括全文围绕哪一问题展开得出。2.结合标题、段首段尾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1阅读解答

廊・亭・桥

陈从周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景,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宣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亭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古代称“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娇,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云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体裁:说明文作者:陈从周

选篇理由:《苏州园林》描写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展现了中国私家园林的图画美,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下面的选文用诗意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廊、亭、桥这三种别有特色的建筑,典雅而韵味十足。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①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供人们休息,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②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①廊的运用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②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先通读全文,分别找到说明廊、亭、桥的作用的句子,“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再对它们加以整理提炼,形成答案。共同特点可以结合“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等句子进行总结归纳。

(2)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首先锁定答案所在的区域(如“廊”的最后一段、“亭”的第2段),然后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摘录原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示例一】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等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桥引人随”,具体说明了江南园林之桥雅洁精巧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辨识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按照“……的例子+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的格式来写。如说明廊的特点时,举出北京颐和园的长廊、苏州拙政园的水廊、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等例子,说明廊的“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景,幅幅成图”的特点。

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示例】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景,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鉴赏说明文语言的答题指津

①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从平实(准确、严密)、生动(形象)两个方面分析。

②准确、严密主要表现在用词的精确,在描述说明对象时用修饰性、限制性、补充性的文字。如《中国石拱桥》中“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在当时可算是”。

③生动、形象主要表现为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或者在描写时用词生动、优美。如《苏州园林》中“美术画”的比喻。

④答题模式:文中用了……一词,准确地(或: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仔细阅读题干,注意从文中找出使用四字短语的句子,然后分析其具体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