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上天后的五大悬念
读趣百科>科普>教育

“神五”上天后的五大悬念

[千龙网记者王玲10月15日报道]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随着一声令下,载有中国宇航员的“神舟五号”在强大的气流和耀眼的火焰中直冲云天,千百年来,中国人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踏上了通往迢遥太空的神秘之旅。

每一举每一动都让人瞩目,每一分每一秒都令人牵挂。“神舟”腾空跃起的那一瞬间,美丽的地球以及古老的东方大国感受到了来自浩瀚宇宙的又一份问候和祝福。在与茫茫太空所“相知相识”的漫长时间里,“神舟”引领人类再往前迈进了一步,同时也给世界留下了一串串云雾般的谜题。

一问:将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插好保险,准备,发射!”话音刚落,五只约半米高的小“火箭”同时一飞冲天。在10月12日开幕的“北京市第21届中小学生爱科学月”上,即将升空的“神舟”五号成了孩子们科研兴趣的最大焦点。“我们共做了60枚‘火箭’,越做越觉得有意思,每一枚都代表了我们对‘神五’发射成功的美好祝愿。”一名初二的孩子说。

而于9月2日开幕的“丰台区首届科技成就展”上,高达6米的“长征”系列火箭模型等高精尖技术产品也引得大量观众流连忘返。大量的科普展品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比如,站在天文电子秤上,可以测量你在冥王星、海王星等其他星球上的体重;九大行星的运行模型吸引了众多孩子的目光;“磁浮飞碟”、“自动升空的小球”等等有趣的科普展品更是让观众大开眼界。

这不过是由“神舟”引发的中国的新一轮科普热中的两个画面。“神舟”飞天究竟会对中国的政治、军事及科技带来什么样的深远影响,恐怕连专家学者们一时也难以估算得出。

“它集中体现了我们的国民精神,在整个世界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恐怕是其政治意义的主要体现。”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曹晋滨说,从技术意义来讲,载人航天是各种技术的一个大的集成,载人航天发射成功,对航天技术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一位专家撰文指出,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如系统工程、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通信、遥感以及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是国力的体现,并且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民众的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

美国赫赫有名的“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共花费240亿美元,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载人航天事业将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中国科技力量的跨越式发展。”这位专家指出。

二问:下一个航天梦是什么

在“神五”成功地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之后,中国的下一个航天梦将会是什么?

“是发射空间站。”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说,载人飞船只是我们载人航天第一步,我们下一步应当发射空间站,“最能反应出科学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还是在空间站,因为空间站我们可以进行大量的科学试验,它是关键的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

据介绍,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有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成功发射4艘无人试验飞船的基础上实现载人飞船的历史性突破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除继续用载人飞船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试验外,重点要完成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中国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中国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换句话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就是实现载人航天、解决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并向太空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和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专家预言,未来几年,中国将突破以飞船交会对接、空间实验室、卫星组网和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航天关键技术,不仅为实现载人航天,还将为中国今后进行深空探测以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做准备。

三问:中国版“嫦娥奔月”何时上演

1963年6月16日,随着原苏联“东方-6”号航天飞船腾空而起,将世界上第一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带进太空,古老的“嫦娥奔月”的东方神话在地球上第一次上演。“东方-6”号飞船驾驶员捷列什科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进宇宙的女性。她一共飞行了70小时40分钟49秒,绕地48圈。

1985年4月29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美籍华裔科学家王赣骏和6名美国宇航员一起参加了这次太空飞行,成为第一名进入太空的科学家。王赣骏在太空进行了一项“零重力液体状态实验”,即用他自制的一种液滴动力测定仪,在太空无地心引力和无容器的条件下,对液体的各种状态进行研究。

当中国“飞天第一人”的谜底在“神舟”起飞之前被揭开的同时,对“中国嫦娥”以及“进入太空第一名中国科学家”的期待十分自然地在中国千万民众心中浮现。

然而,实现这两个愿望并非易事。在被确定成为飞向太空的宇航员之前,候选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将面临极为严酷的考验。在载人飞船的升空、飞行以及着陆过程中,都要求宇航员具有非常优秀的生理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恶劣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宇航员一般都是从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战斗机飞行员本来就是百中选一,而初选的预备宇航员必须经过培训与进一步的层层筛选后,约100名参选飞行员中才能挑选出1名,称之为“万里挑一”毫不为过。

四问:航天高科技民用化路程有多远

“此次发射,对于老百姓生活的直接影响还说不上,但其间接影响却是长远和深刻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徐世杰说。他举了个例子:当年“阿波罗”飞船登月的时候,开发了4000项专利,现在都转为了民用,包括人们穿的旅游鞋、生产网球拍的材料、计算机的微型化,以及冬天御寒穿的羽绒服等。这些技术虽然是航天技术,经过二次开发转为民用,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事实上,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全真空特殊环境,使它已成为人类最理想的工业材料和药品加工地。俄罗斯、美国均在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上建立专门的生产车间,成功地生产出了半导体、光学玻璃、各种合金、陶瓷和超纯蛋白等产品。美国1984年在航天飞机上生产了一种用于电子显微镜、微过滤器的聚苯乙烯乳胶小球,几年后这种小球就形成了年产达3000万美元的产业。

1982年以后,前苏联太空人在天上成功地生产了流感疫苗,美国太空人4次生产出预防突发性心梗的药品。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知病毒有5000多种,要想在地面全部提纯所有疫苗简直是不可能的,而太空则是理想的纯化工厂。据测算,在天上生产药物一个月的产量相当于地球上同样设备的20年产量。目前,美国已列出几十种有能力在太空上生产的产品,俄罗斯太空人已在空间站上完成了数万次科学实验。

“由政府推动的科技突破,如果接下来不能实现市场化,不能与民生接轨,其最终效果都可能大打折扣。”一位著名空间技术专家指出。他同样援用了美国“阿波罗”计划的例子。该计划当年投资240亿美元,随后带来了几千亿美元的民用市场。资料显示,美国航天事业迄今已经创造2万亿美元的财富,并预期在2020年达到GDP的10%至15%。

专家介绍,中国航天事业一直力图走产业化之路。承担神舟飞船设计、生产任务的中国航天集团,其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市场,国家拨款只占少部分。“这样的信息,其价值未必低于载人航天本身,因为它可能意味着航天技术广泛应该于民用领域的前景,并由于市场化而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位专家说。

五问:人类“飞天”计划终极目的何在

在流传于世的无数的神话传说和科幻作品中,探求浩淼星空、拥抱无穷宇宙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尽管路途坎坷,尽管屡遭挫折,而地球人却始终锲而不舍、一往无前。人类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和努力去奔向太空,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随着人类能力的增长,国家主权区域已从陆地扩展到了领水、领海和领空,随之将扩展到“领天”,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指出,陆、海、空、天是人类活动的四大疆域。其中,“天”是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广阔无垠的空间区域,也叫“太空”,它是人类20世纪50年代才开辟的一个新领域。

“天”为全人类所共有。1967年,联合国制定并通过了《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循原则的条约》,简称《外空条约》,其中明确了外层空间为全人类所共有。

“天”虽然无穷之大,但人类目前可以企及的范围却十分有限,一个国家在天上设置的航天器,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科学、技术、军事和商业方面,更重要的是表明了这个国家有能力开拓天疆,用它所拥有的航天器占据天上的空间位置、开发空间资源,从而造福人类。

至于人类今后的“飞天”行动将向何方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认为有5个方面指向:

一是国际空间站。1998年11月开始的以美、俄、日和欧洲国家为主的16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组建工作目前进展基本顺利,其研究领域包括:微重力加工、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工程技术试验和商业产品开发,预计于2007年建成。

二是天基航天。将大型空间站发展成为空间航天基地,在空间组装大型卫星,然后使用轨道机动飞行器将卫星送至地球同步轨道。利用空间航天基地还可对卫星进行维护、维修,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三是月球基地。月球环境引力小、真空、无菌、磁场小、温差大、昼夜交替周期长,加上地质条件特殊、具备地球原材料资源等特点,月球基地有望成为人类在地球外星体上建立的第一个活动场所。

四是载人火星登陆。这将是21世纪人类探险精神的最显著象征。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就开始了载人火星飞行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有众多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已达成联合探测协议,并制定了载人火星飞行计划,目标是今后30年左右实现载人火星登陆。

五是太空旅游。2001年4月28日,61岁的美国人蒂托乘俄罗斯“联盟TM-32”号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太空旅游者。未来20年内,会有更多的人以旅游者的身份进入太空。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太空资源的能力将不断增强,人类将通过对太空这一新的领域的探索和开发而实现飞跃式发展。”张庆伟说。

最新教育科普

备考作文复习赏析:风筝

风筝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与云朵嬉戏,与鸟儿低语。它飞得是这样高,身后那条长长的细线,是谁紧紧抓着它,不离不弃呢?孩子·风筝田野中孩子擎着风筝,欢快地向前跑去...
展开详情

语文名句默写:《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
展开详情

满分作文赏析:不抛弃、不放弃

当音响里再次响起那庄严的歌声时,我心里不由得不承认,我已被它深深地所折服。“它”就是《士兵突击》的片头曲。《士兵突击》是一部励志的电视剧。它所内含的是当今时代...
展开详情

宇宙的模样

宇宙的模样1917 年, 爱因斯坦发表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 为我们研究大尺度、大质量的宇宙提供了比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更先进的武器。应用后, 科学家解决了...
展开详情

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比较

一般过去时只单纯表示过去的动作或状态,和现在不发生联系,它可以和确定的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而现在完成时表示某一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强调的是现...
展开详情

数学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
展开详情

数学手抄报怎么做 如何制作数学手抄报

1、首先用喜欢的颜色写出主题文字 ,加粗描边并添加一个文字框,在主题文字下方画一个方形文字框,描出内边框,在下方再画一个云朵形文字框。2、右下角画一个小女孩正...
展开详情

科学家发现星河“食星族”

科学家发现星河“食星族”西方国家的天文学家说,与人类所居银河相近的“姐姐”星河是“食人族”,正在吞噬她隔壁的几个小星系。七月五日这一期的《自然》杂志报导,英法...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书湖阴先生壁翻译 《书湖阴先生壁》的诗意

茅草房的庭院因为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有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色的田地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
展开详情

九只鸟打一字 九只鸟打一字的谜底是什么

“九只鸟打一字”的谜底:鸠。解谜思路:根据句意,将“九”、“鸟”两字合并为新字“鸠”。鸠是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比如斑鸠。在这个谜语中,“九只鸟”是谜面,“打...
展开详情

劝学原文 高中劝学原文朗读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ɡ)绳,輮以为轮,其曲中(zhònɡ)规。虽有槁暴(gǎo pù),不复挺者...
展开详情

R5519的“碰撞环形星系”

一个由澳大利亚人领导的多国天文学家小组日前发现了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罕见环形星系。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变人们对早期星系如何形成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据《自然天文学》...
展开详情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学好文言文之诵读课的基本特点

诵读课有两个基本特点:1、核心是培养语感学习文言而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同各民族视自己的共同语为习惯一样。前面已经说过,语言...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