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大裂谷和海底深处的大裂谷
读趣百科>科普>教育

东非大裂谷和海底深处的大裂谷

在许多人的眼中,我们生活的地球应是一个圆形的,其实不然,在这个“圆满”的地球上,有许多难以愈合的伤口,谁也不知道那“伤口”是怎样形成的。几万年过去了,至今仍留给我们许多未解之谜。

地球上最大的伤口是东非大裂谷和海底深处的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从北亚的南土耳一直延伸到非洲东南的莫桑比克海岸。裂谷跨越50多个纬度,总长超过6500公里。人们称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伤疤”。裂谷底部有些地方深不见底,积水形成40多个条带状或串珠状湖泊群。其中东非坦噶尼喀湖,是全球最深的湖泊,水深超过1400米。而在无水的裂谷带,巨大而狭长的凹槽沟谷,两边是陡峻的悬崖峭壁。同时裂谷带上活跃着火山带和地震带。在裂谷带的基伍湖下层,还发现至今形成机制还不清楚的甲烷气,储量高达500多亿立方米。60年代以来,在东非高原的裂谷带找到好几个碳酸岩火山,竟自地下深处喷涌出类似碳酸盐岩性质的岩浆来。但碳酸岩的形成原因各说不一。东非大裂谷还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英国人类学家李基夫妇在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于1959年发掘到175万年前的东非人头盖骨,打破了人类历史不超过100万年的传统观点。后来,人们又在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境内的裂谷地带,找到更多更早的古人类骨骼或足迹的化石,报道年代有早至250年前、300万年前甚至500万年前的。关于东非人起源的绝对年代以及他们为什么选择在裂谷带生活,至今还是个谜。而东非大裂谷究竟是由河流冲刷而成,还是因为地壳沉降形成一个夹在两边的峭壁间的“地堑”,至今未有定论。

总之,地球上的伤口,现在仍无法知道它的形成原因,只等科学的不断发展,再去破解。

最新教育科普

地球人不该孤独

地球人不该孤独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小小的蔚蓝色星球,它那么美丽,又那么孤独。在茫茫宇宙中,地球上的人类难道就真的没有宇宙中的朋友,太空中真的没有其它生命吗?近...
展开详情

语文仿句题专项训练二

4.依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仿写句子。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并非粉笔屑,它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详情

作文满分作文赏析:苦涩青春

苦涩青春睡了一个长觉醒来,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堆在床脚的军训服上,军训的记忆便一股脑的全翻出来。的确,几天的军训是短暂的,但它给我们留下的美好回忆却是永恒...
展开详情

语文字音字形专项练习(1)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譬如(pì)锲而不舍(qiè)B.憎恶(zēng)诘问(jié)怏怏不乐(yàng)C.愧作(z...
展开详情

英语定语从句与状语从句知识点总结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本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
展开详情

中考英语知识点:结果状语从句

中考英语知识点:结果状语从句(1)结果状语从句由so…that,such…that,sothat引导。例如:Heissopoorthathecan’tbuya...
展开详情

物理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机械能。而势能中除了重力势能外还有弹性势能。所谓弹性势能批量的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2、机械能守恒守律:只有重力做功...
展开详情

语文知识点作文素材:描写山峰的句子四

14、天数冰峰雪崖,有的象挺着胸的巨人,有的象扭着腰的仙女,有的象戳破青天的宝剑,有的象漫空飞舞的银龙,奇峰绝壁。一座座都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15、四面苍峰翠...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银河系的中子星爆发消亡

银河系的中子星爆发消亡1996 年, 美国天文学家在靠近银河系中心的位置发现了一个天体。该天体被认为是一颗正在消亡的“中子星”。这是 X 射线天文学 35 年...
展开详情

太阳在自转

太阳像其他天体一样,也在不停地绕轴自转,这在 400 年前是无人知道的。最早发现太阳自转的人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在观测和记录黑子时,发现黑子的位置有变化,...
展开详情

独特的天王星

“1781 年 3 月 13 日,星期二晚上 10~11 点钟,我正考察双子座 H 星附近一群小星时,发现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我将它同双子座 H 星及双子、御...
展开详情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学好文言文之诵读课的基本特点

诵读课有两个基本特点:1、核心是培养语感学习文言而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同各民族视自己的共同语为习惯一样。前面已经说过,语言...
展开详情

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