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臣都服服帖帖 为何明朝做不到
读趣百科>科普>历史

清朝大臣都服服帖帖 为何明朝做不到

清朝和明朝是两个经常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朝代,两个朝代相隔距离很近,而且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两个朝代,两者之间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而明朝和清朝的臣子,似乎给人们的感觉也是很不一样的,清朝的臣子大多数都非常的服服帖帖,但明朝的臣子却不是这样,这中间的差距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明朝大臣的态度

因为明朝的大臣是大臣,而清朝的大臣是奴才,两者根本就没法比较的。

在明朝,大臣们还是讲气节的。皇帝犯错,那就得直言犯谏。而明朝皇帝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欢迎大臣们直谏的。并且明朝大臣更是以能与皇帝对骂而光荣,明朝的皇帝想圣心独裁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比如朱棣喜欢朱高煦,万历喜欢福王,这都是牵扯到太子的大事,这明朝皇帝根本就不可能自己做主谁来当皇位继承人,因为大臣们不同意。

甚至在明朝还闹出来过“大礼议之争”,这些大臣愣是差点把嘉靖帝的爹给改了。你说这明朝的大臣牛不牛?并且这些大臣还不怕庭仗,甚至他们还以能被庭仗而感到光荣。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国为民才直言犯谏惹怒了皇帝,这是光宗耀祖的事。甚至曾经有人将大臣庭仗时打下的肉拿走,目的就是把这肉供奉起来,好告诉后人这是某某大臣为国为民而被皇帝所打,以后要向这些大臣学习。

可以说,嘉靖和万历后来长期不上朝,那就与经常被大臣骂有很大的关系。

2、清朝大臣的态度

而满清的大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啊。经常有人说清承明制,其实这话不对。因为在满清,同样是礼部尚书,那满族的礼部尚书说话就是管用,汉人的礼部尚书就得靠边站。而满族大臣是什么?他们是皇帝的奴才!请注意,他们首先是皇帝的奴才,其次才是大清国的大臣。而朝中剩下的汉族大臣,那可是连奴才也比不过啊。既然朝中大臣要么是奴才,要么是连奴才还不如的汉族大臣,那自然就得对主子服服帖帖了,所以满清的皇帝才能圣心独裁啊。

就拿纪晓岚来说吧,大家可千万别把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当真啊,真正历史中的纪晓岚根本就上不了台面。乾隆曾经这么骂过纪晓岚:“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明白倡优是什么?那是倡妓的意思啊。也就是说,乾隆是看纪晓岚有点学问,所以才让纪晓岚负责四库全书,只不过是把纪晓岚当成戏子和妓女一样养着,你纪晓岚怎么敢妄谈国事?这就是乾隆对纪晓岚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在明朝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整个明朝没有一个皇帝敢指着大臣的鼻子骂是妓女,而满清的乾隆就这么做了。

说白了,满清从来没有把大臣当做治理天下的臣子,对满清来说,这些大臣只不过是服务于自己这个主子的奴才而已。而在明朝,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自己,他们都知道大臣就是治理天下用的。

3、为什么明朝大臣不怕死而清朝大臣只会拍马屁

因为明朝的内阁权力太大了。从最初的建文四年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也从一个小顾问到达了明朝中后期相当于宰相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所以明朝才有“文官治天下”的说法。也就说当以整个文官集团为根本利益的文官们地位得到提升的时候,这些大臣哪怕就是顶撞了皇帝,皇帝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有时候甚至被气的只能在宫里自己偷偷跺脚和抹眼泪。

从明朝中后期起,除了王世文和于谦因为“夺门之变”(被冤杀)这种发动篡位政变,触及原则问题被斩杀的大臣以外,很少就听说有文官大臣被皇帝给直接杀掉的。想当年(公元1449),土木堡之战全军溃败,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到国内,大明的文官大臣们为了泄愤,直接在朝堂上当着朱祁钰的面把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给活活打死了,当然,马顺是白死了。

相对而言,清朝的内阁就不怎样了,虽然满清入关后沿袭明内阁制设立了内阁,内阁大学士同样为百官之首,相当于宰相,被尊为“中堂”。但自从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之后,内阁也就只能每天办个日常,无法触及帝国最高机密了。

大家都知道的和珅,人家是文华殿大学士,“和中堂”,内阁首席大学士、军机大臣、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百官之首,可嘉庆还不是一句话就嗝屁了。这样一个政治环境,哪个不开眼的文臣还敢上去喊:“皇上,你这是不对的”,差不多就是直接找死。换了明朝的大臣,应该能够直接脱了鞋子上去骂,反正他不怕。

受儒家思想熏陶严重的汉官,也就明太祖,成祖这种杀人狂魔能够整压地服服帖帖的,随着皇帝的越来越和谐,百官胆子也越来越大了。在他们心目中,基本秉持着《孟子》里的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正死就死了,死了反正能青史留名是很多汉官的思想,这波换命不亏。当然,这样导致了后来的东林党……明亡了。

而清朝的话,一个文字狱就搞的百官跟只鸡一样了,哪还有几个真心骨气荡荡的。当然不是说没有,比如说于成龙,曾国潘,可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汉官还是多于满官。而且,在满族的习俗中,满官本身对皇帝就有自称奴才的习惯,这是民族之间习惯的不同。

明朝大臣图的是名,清朝大臣图的是利。

明朝的官场风气特别恶劣,尤其是到了中后期,大臣们都以和皇帝作对为荣。如果哪位大臣被皇帝打了屁股(梃杖),或者被砍了脑袋,就会名满天下,成为人人称颂的大忠臣。这种风气越演越烈,最终导致大臣们“为了反对而反对”,纯粹是为了博取一个忠臣的好名声。

比如万历皇帝立太子的事情,立长子还是立幼子,不值得大动干戈嘛。可是这事儿居然导致君臣冷战了二十余年。大臣维护“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本来无可厚非,可因此导致君臣失和,使得万历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争到最后,已经不是争论这件事情本身了,而是争的一个面子,一个名声,仿佛谁低头了,谁就是奸臣。比如那些明朝御史,为了博取名声,专门找皇帝的茬儿。一旦把皇帝惹怒了,被罢官,那么肯定意气风发,志得意满,此行前百官相送,回到老家也是百姓称颂。这种风气,肯定是不正常的。

清朝的大臣则代表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匍匐在皇帝脚下,只甘心当一条好狗。一切所作所为,只为了讨皇帝的欢心,保住自己的高位。清朝的大臣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在清朝当官是一本万利的行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诱惑是很大的。所以,明朝的官普遍很穷,便图名;清朝的官有利可图,便图利。论无耻,并无高下之别。

最新历史科普

雍正为什么毒死李德全

说到这个雍正也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总感觉这个人厉害到底挺厉害的,但是就是有一些地方我们看不懂,雍正的一些操作什么的,决定什么的也都看不懂,所以整个人感觉很神...
展开详情

山河令温客行最后死了吗 温客行什么身世

温客行之所以一眼就相中了周子舒,主要还是因为周子舒有和她母亲一样的蝴蝶骨头,同时还有着其父亲身上的那股子侠义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将一下温客行,看看在他身上有什么...
展开详情

龙头节的来历 龙头节有什么风俗和禁忌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龙头节,最了解的一个事情就是要去剪头发,毕竟这是多年都有的一个习俗。而且正月也不能剪头发。所以很多人都会等着这一天。那么这个龙头节...
展开详情

除夕节的意义是什么 除夕节的由来故事

所谓的除夕守岁,其实指的就是在旧的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夜里熬着不睡觉,一直到转钟新年来到的那一刻,通过熬夜来迎接新年到来的习俗,也叫“守岁”或是“熬年”。那么除夕...
展开详情

蒙恬造笔典故出处 蒙恬造笔的传说

说到古代蒙恬,他是清朝的时候一代名将,而且出生也是非常的豪华,是一个名将世家。但是蒙恬最后的结局还是有点悲惨的,秦始皇去世后,中车令赵高、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
展开详情

尹东柱的诗 尹东柱的诗数星星的夜赏析

说起诗人,似乎总是与悲剧相关联,不论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芈原,或是儒雅痴情的徐志摩,又或是有生不得志只能寄情于山水的李杜、乐天,还有死于绝望...
展开详情

白眉大侠人物排名大全

说到这个白眉大侠也还是有很多很多人都知道,非常的厉害,在书中也是仁义之士,小说里面是江湖,江湖就有故人,那么人也分三六九等,那么这个白眉大侠中的人物要做一个排...
展开详情

历史上薛家将名兴几代 薛家将人物关系简介

《杨家将》、《呼家将》和《薛家将》被称为三大家将小说。在很多艺术作品中,其实都能看到有关这三大家将的故事,曾在民间非常流行。那这次是准备和大家讲讲有关《薛家将...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春节扫尘的风俗起源于什么时候 揭秘春节扫尘起源于何时

春节扫尘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习俗,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展现新面貌的一种向往,一种思想寄托,然后来迎接新的一年到来。都知道这是自古以来的文化习俗,那么大家知道是从什...
展开详情

雍正临死前为什么要杀三皇子弘时

说到清朝的皇帝雍正,相信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毕竟相对来说会比较近一点。但是要知道的是,古代皇帝如果有很多儿子的话就会出现非常复杂的事情,毕竟皇位可是大家都梦寐...
展开详情

黄天荡之战宋军主要将领有谁 黄天荡之战结果如何

1129年,金军再次南下并且攻破南京,宋高宗只能继续南逃,但金军依然紧追不舍。1130年,宋军在南京栖霞水域阻截金军,黄天荡之战就此展开。在这场战役中,宋军主...
展开详情

腊月二十八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八要做些什么

在我国古代传统当中,每到腊月之后就会有很多讲究。就比如说腊月之后不能会所“死”字,腊月之后不能搬家什么的。虽然许多人对这些“讲究”都说不出所以然来,但这些讲究...
展开详情

水浒传燕青去哪了 燕青的结局是什么

相信对于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大家应该都有看过,不过至于里面的人物确实是并不是很了解,如果不是专门的去专研,人物确实是太多了。比如说这个燕青,在《水浒传》...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