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读趣百科>科普>教育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考点1.了解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知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不良嗜好的表现有哪些?

答:如吸烟、酗酒、吸食毒品、沉迷电子游戏等

怎样增强自控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法有哪些?)

答:(1)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培养自己的高雅生活情趣;(2)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不盲目从众,避免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3)面对诱惑,我们要慎思,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考点2.了解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怎样理智地面对学习压力?

答:(1)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没有压力有可能失去动力,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2)但也有消极作用,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3)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办法是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此外,把握学习节奏,做自己学习的管理者,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来享受学习。

怎样从容应对考试?

答:(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2)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3)增强自身实力,这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怎样辨证看待困难和逆境:答:困难和逆境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战胜困难和逆境的要求:

答:(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要冷静分析各种原因;(3)要激发探索创新热情;(4)要学会自我疏导,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考点3.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答:(1)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2)个体也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所以,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3)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发扬“团队精神”有何意义

答:(1)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2)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3)具备了团队精神,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怎样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答:(1)关爱集体,人人有责。个人成功不是最终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终的成功;(2)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怎样关爱集体?

答:(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3)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更大的力量。

考点4.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改革开放后国家发生哪些变化?

答:(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党的十一届右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2)全面发展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3)基本小康的中国。20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4)迈向全面小康的中国。在21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热心公益,关心社会的意义及表现:

答:(1)我们要热心公益,亲和社会。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2)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考点5.理解个人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懂得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有哪些影响?

答:(1)中华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2)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创造辉煌历史和文化中形成的。

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哪些表现?

答:新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求知精神、竞争意识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和实践中的继承和弘扬。

怎样对待民族文化?

答:(1)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2)珍惜文化传统不等于盲目崇拜,也不能将传统的内容不加选择的兼收并蓄,而应该传承精华,抛弃糟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以上已印用)

最新教育科普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地点:武昌(武汉三大重镇之一)。武昌起义不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3.结果:成功。仅一个多月后,十几个省宣布独立。1912年1...
展开详情

儒林外史严贡生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严贡生性格特点及相关情节

《儒林外史》的严贡生是一个无恶不作、欺压百姓、吝啬贪婪的人。在书中,严贡生六亲不认,弟弟病逝也未曾关心,最后还侵占弟弟的家产;严贡生千方百计地巴结官僚,用于抬...
展开详情

刘道真戏谑文言文翻译 刘道真戏谑的文言文

《刘道真遭乱》的译文:刘道真遭遇社会动荡,在河边帮别人拉船,看见一位老妇人在摇船,他嘲讽那位妇人,说道:“女人怎么不织布?为什么到河上来摇船?”女人答道:“男...
展开详情

生物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
展开详情

元日这首诗描绘了这一天中人们要做哪几件事 元日这首诗是什么情景

《元日》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在正月初一放鞭炮、喝屠苏酒、挂桃符这几件事。《元日》的“元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全诗描写了正月初一时人们喜迎新春的热闹景象,抒发了作...
展开详情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中考复习题

真题体验·把脉中考考点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2015·威海学业考)洋葱根尖的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结果是()A.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B.形...
展开详情

秦和代表提出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壁垒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指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该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这样才能取得新的突破。秦和建议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发...
展开详情

生物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①阳光只有...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历史知识点:明朝和清朝

1、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北京。2、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变更统治机构,加强君权,设立了最具特色的...
展开详情

历史知识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1)提出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2)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
展开详情

地理知识点:冻土过程

冻土形成以物理风化为主,而且进行得很缓慢,只有冻融交替时稍为显著,生物、化学风化作用亦非常微弱,元素迁移不明显,粘粒含量少,普遍存在着粗骨性。高山冻漠土粘粒的...
展开详情

初中生物练习题之免疫

第18章第3节免疫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是:A、皮肤B、黏膜C、溶菌酶D、鼻毛2、进行预防接种的目的是:A、增强人的非特异性免疫...
展开详情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沪宁杭发展

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制约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矿产资源缺乏。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其面积...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