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安女士词的翻译和编辑序-1 - 冰心全集第二卷 - 读趣百科

李易安女士词的翻译和编辑序-1

在这篇论文里所选用的二十五首词代表了李易安的最佳作品,它们选自她的词集《漱玉词》,由一位十九世纪知名诗人和学者王鹏运编辑出版。编者在前言中指出,在这本五十首的词选中,二十三首选自《乐府雅词》。这本诗词选集,由一位十三世纪作家曾V编撰成集。

词集其余部分选自十二、三世纪各个作家不同文集和书籍。王鹏运的版本是收集易安的作品中比较完整的。

易安的词在中国享有盛名,但在欧洲翻译她的词的只有两人。朱迪思·高迪尔夫人在她的《漱玉词》中用法语翻译了她的几首词,有七首易安的词由乔治·苏里·戴英杭译成法语。

这些最终译成法语的词,在很多方面文字隽永和谐。但它们未能取得中国人所理解的原著的精确程度。当然,这方面也在所难免,因为中文和欧洲语言相距甚大。苏里·戴英杭自己也承认,难得几乎无法翻译。他说:“中文译文可以凭读者的感觉确切地说出作者的思想。几种译文形式可以完全不同,但全都是忠实于原文的。每种语文几乎都是一种创造。

我们的语言是相当精确的,差不多有一万五千字,但要和一部五万三千一百六十五个字的中国字典相比就显得贫乏了。”

当然和法语一样,英语翻译要保持中文中易安词的韵或节拍是不可能的。这些成分在翻译中只有割爱,就像当时吟诵这些词的伴乐在朗读时也只好舍去。诚然,在翻译中看来可以做到的,而且希望能够做到是要逐字精确地翻译。要保持原诗中经常引喻的古代人名和风俗习惯的风韵,尽量保持词的情态,虽然中文比喻的因循守旧的传统和历史性质使英文译文无法产生中国人脑子里的那种效果。这些词现都已根据原词译成了长短不一的英文格律诗。

笔者衷心地感谢威尔斯利学院英国文学教授,罗拉·希伯·露蜜斯博士,她没有到过东方,但还是给予支持和指导,希望能把这位伟大的中国诗人介绍给英文读者。她以自己想象力和诗的智慧帮助笔者把这些中国词译成了英语。词人小传对一位诗人,特别对一位女诗人来说,中国是一个困难的地方。具有四千年历史的诗歌王国,中国就好像满布闪烁星星的仲夏的夜空,一颗孤单的星是很难分辨出来的。一位孤独的词人也几乎湮没在众多的词人之中。还有,东方的文学家们十分厌恶赞美一位妇女文学家!

他们即使赞扬,也要带着一种宽容和讥讽的语言。我们的女词人,李清照是第一个,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以她无比的诗的天才得到她同代人,甚至后代人的喜爱。她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自认不如,给她戴上宇宙绝代的才智的化身的桂冠。她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不但像一颗在四千年诗歌史天空上明亮的星星,而且也是以词著称的宋代的一颗明星。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1084年。她是济南府人,今山东省会,也是我们伟大教师孔子的出生地。她父亲,李格非是一位著名学者,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她父亲出身书香门第,也是一个地位很高的官员。易安的母亲是王拱辰的孙子,善属文。王是最高学府翰林院的毕业生,赢得中世纪能给予学者的最高荣誉。他是皇帝从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千多学者中第一个选中的学者。易安的父母都因工文章而出名。

关于易安的童年,我们知道的很少。她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不断地受到文学环境的耳濡目染,易安从小就显露出文学才华。易安十八岁嫁给赵明诚,赵的父亲赵挺之曾任副首相。赵明诚是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因此他们的婚姻生活很幸福。

在中国,可能一些本能的英雄崇拜,使得一些圣人和诗人的生活轶事,增加了一些超自然的的神话故事,这也是在所难免。预言易安要嫁给赵明诚就是这样记载下来的。据传说,明诚小时候做梦,梦见在读一本书,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当他醒来的时候,他不明白这些是什么意思。他就去问父亲。父亲沉思了片刻,然后高兴地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就是说你要成为词女的丈夫。

易安和明诚结婚不久,明诚就出去了,年轻的妻子为别离伤心,她从甜蜜的伤感中得到启迪,写出了最有名的词,其中的一首,“一剪梅”,这首词写在一块丝织的手帕上,带给了她的丈夫。明诚是一位学者,特别是和他妻子相比,还够不上一位词人。他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有故事为证。

一次,正逢中国有名的九月九日重阳节,易安写给明诚一首刚写好的词牌为“醉花阴”

的词,明诚叹赏他妻子的词名,他闭居三天,废寝忘食,冥思苦想,终于写出了五十阕。

他把易安的词杂进自己的词中,拿给他的朋友陆德夫看,请他提意见。陆德夫玩味再三之后说,“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是哪几句,陆就把它们背诵给明诚听,这就是易安所作的那几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易安和她丈夫都出自书香门第,但谁都不富裕,这对年轻人只有节俭度日。明诚是一个太学生,只能月初和月中请假回家。节假日的时候,明诚总是把衣服当去,换回五百个铜钱,走到相国寺的庙会,在那里人们可购买书籍,还有一些碑文。此外他常常为他的词人妻子买点水果和干果。他们一起一边阅读和评价这些碑文,一边吃着水果和干果。

结婚几年以后,他们的运气好起来,挺之,明诚的父亲被任命为宰相,明诚也在官府任职。这对年轻夫妇和以往一样酷爱阅读和文学写作,现在他们有机会结识他父亲在官府中的朋友,可以向他们借阅著名文学家的诗歌,历史,自传的原稿。这些手稿过去是很难见得到的。明诚和易安把它们抄下来,并加以编辑。有的时候她会发现一些很有名的艺术家的碑文和绘画,非同一般的石雕或是金铸艺术品,他们都爱不释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总是把衣服和首饰拿去典当,把它们买下。有一次他们看到一幅徐熙牡丹图,要卖二十万铜钱。他们被这幅画迷住了,但是他们付不起这样一大笔钱。

他们把这幅画留下了一晚,第二天还给了卖主。此后夫妇两人很久都为此惋惜。

明诚离职的时候,回到自己家乡住了十年。在那里平静地度过十年之后,明诚连任两郡的郡守。他和易安大部分时间可以阅读和写作。他们编撰了《金石录》,著录所藏的金石拓本。他们热情洋溢地投入了这一工作,每天晚上一直工作到蜡烛点完为止。每当他们收集到书、画和古器,都仔细研究,指出它的缺点和瑕疵,加以整理。

易安有惊人的记忆力,她几乎可以记住她读过的一切书籍。

故事是这样说的,一次,晚饭后,在归来堂——他们读书的地方,那里存放着他们的书籍,他们坐在那里,易安沏了茶。和她丈夫做一种游戏,谁赢了,谁就先喝茶。他们提出某一件事,然后要说出这件事的出处,在哪一本书的某卷某页某行上,当然,易安得胜了!他们常常笑得倾倒,把茶都洒了。

公元1127年冬,青州兵变,赵明诚家存书册十余屋被烧。

金人南侵,宋代文人南迁。与此同时,他们也改变了他们的文学风格。在金人入侵前,他们的诗歌语言比较欢快,清新,轻快。入侵后,经历战争的骚扰,颠沛流离和文明的毁坏,这些诗人写的诗不可避免地变得更伤感,情绪更为低沉。

它的背景就是一片混乱的背景。和当时其他诗人一样,在她南渡以后,易安的词中也同样流露出风格的变化和影响。

易安很不快乐,非常想念在北方生活的日子。在她的“永遇乐”这首词以及其他词中就表现出她的伤感情绪。在南方每当下雪的时候,她戴上斗笠穿上蓑衣,沿着城墙漫步,写了诗她总是要求明诚和韵。

明诚在赴任途中病倒,易安得知丈夫病倒的消息,急忙乘船出发,终于在丈夫临终前赶到。

«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

第 68 章 李易安女士词的翻译和编辑序 (2)

极度的哀伤使她病倒了。还被人告发把玉器送给金人,也就是通敌,易安非常惊恐。这时她的藏书也丢失了很多。

易安在这次损失之后十分哀伤和极度失望,她到她弟弟那里,她的诗愈来愈情绪低沉,她失去丈夫的悲痛以及她眷恋故乡之心在她的词里一次又一次地表现出来。“武陵春”这首词是她五十二岁那年写成的。这是她写的最悲恸的词当中的一首,一首感情洋溢的词。

易安卒年不详。她大概活过六七十岁。

易安的生活史实是由十二世纪的一些书籍中收集来的:

1.《宋史》,作者元朝大臣脱脱;

2.《乐府雅词》,作者南宋曾V;

3.《清波杂志》,作者宋周辉;

4.《金石录后序》,作者李易安,即我们女词人本人。我的论文,只可能在哈佛大学中国图书馆中找到书目中的第一本。此外因为一些细节无法查考原著,作者选用了一本十九世纪俞成谢写的李易安传略,俞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诗人和评论家。

易 安 词

一、词法

为了探讨和欣赏易安的诗词,有必要了解一点中国的诗词技巧,特别有必要了解一点中国诗歌的特殊形式,词的演变。词是易安最喜爱的表现形式,也是使她最享有盛誉的诗歌形式。

中国诗可以分为两种,新体和旧体。古体诗指的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所写的诗,换句话说,就是在石版书发明以前的诗。古诗是根据诗的每行字数分为以下三种:

这种形式是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创立的,中国古体诗《诗经》就采用这种形式。《诗经》第一首名为《周南》可以表现如下:o o o oo o o oo o o o

这种形式创立于一世纪。从古诗十九首中可以选出第六首作为例子:o o o o o

o o o o oo o o o oo o o o oo o o o oo o

o o oo o o o o

这种形式创立于公元前二三世纪,直到公元十世纪才开始流行。

o o o o o o oo o o o o o oo o o o o o o除这三种形式以外,还有三言、六言、八言诗,但比较罕见。总的说来,古诗并无固定规律可循,有韵的地方也不固定。

中国诗韵在五世纪前是根据发音的简单一致,中国字或词有不同的声,各声都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公元五世纪,诗人沈约(441—513)写过一本有关声韵的书,把这些声类似音符分为四种。平坦的声称为平声,不平坦的或偏斜的声称为上声、去声、入声,这就相当于英语中的重读音节。平声是平坦而和缓,在其他不平坦的声中,上声高而尖,去声清晰而悠长,入声短而急促。

绝句,又称为格律诗。在节的长度的基础上,新体诗可以分为两类,每一类词都要遵守新的声的分类。以下的绝句,声是这样安排的:o表示平声,e表示仄声。

这种形式每一行诗中有五个字,但是全诗限制在四行以内。韵通常落在第一、二和第四行,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李白(701—762)的一首诗说明了这种形式。思乡o e e e o韵e o e o eo o o e o韵

杜甫(712—770)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用的就是七言绝句。

o e o o e e o韵o e o o e o ee o o e e o o韵这种形式每一行不是五个字就是七个字,但是韵相互交替地落在第二、四、六和第八行上。有时候也落在第一行上。

李白另一首题为《太原早秋》就是五个字这一种:

e e o o eo o e e o韵o o e e eo e e o o韵

e e o o eo o e e o韵o o e e eo e e o o韵

中国诗词中押韵的性质要求所有押韵的字有同样的声音,如天、烟押韵,它们有同样的声音,而且都是平声。

新旧诗体到五世纪已经达到高度发展的程度,继之创造了一种新体诗,称作词,以区别于诗,词每行字数都有限制。

不像诗一行中总要有四、五,或七个字,词可以有长短句。句数和字数是根据音乐而定。

词不同于诗,在于它是用来唱的,它必须适合一定的调。萧衍所作的第一首词,题为《江南弄》就是按以下方式安排的:

o o o e o o o(a)

o e e e e o o(a)

e o o(a)

o e o(b)

o o o(c)

e e o(b)

这种形式,虽然已被人们所知,但它的确还是在李白写下他的绝妙词篇之后。他的第一首词叫《菩萨蛮》:

o o e e o o e (a)

e e e o o(b)

e o o e o(b)

o o o e e(c)

e e o o e(c)

o e e o o(d)

o o e e o(d)

第二首是《忆秦娥》:

o o e(a)

o o e e o o o(a)

o o e(a)

o o e e(b)

e o o e(a)

e o o e o o e(c)

o o e e o o e(c)

o o e(c)

o o o e(d)

e o o e(c)

宋朝的时候,大约在公元959年,皇帝要求宫廷的诗人来定正唐韵。加入相当数量的字之后,唐韵的韵总共达到26194个。这书本叫《广韵》。到了1038年,仍然同一朝代,又增加了一系列字,使总数达到53523个韵,这个新韵集称为《集韵》。当时的诗人就有足够的材料从中选择他们所需要的韵和比喻。

从八世纪开始,词人就逐渐增加了,在九世纪,词几乎全部取代了新旧体诗。皇帝,丞相,宫女和词人把写词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有才华的词人被发掘出来,我们的词人李易安,不仅是女词人中最杰出的一位,也是当时最受人们尊重的少数几名词人之一。

十七世纪诗人,舒梦兰,字白香,在他所著的《白香词谱》中谈到过她:“在男诗人中第二代皇帝李煜做得最好,在女诗人中李易安就是最好的了。他们真正是词的权威,因为他们懂得词的情趣和韵味。”

这的确是千真万确的。易安不仅用这种文体作词,而且还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写词的理论。她提出了写词的几个原则,并对以前和当代词人大胆地提出批评,并指出了他们的弱点。

她的文章是这样的:

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李八郎,他是全国最好的歌手。那个时候,刚刚通过文学考试的学者们,在曲江边准备一个宴会。其中有个学者私自去请李八郎,并要他妆扮成一个穷人和他一起赴宴,这位学者把李介绍给他的朋友说:

“我表弟希望参加我们的宴会。”但是没有人甚至愿意看他一眼。宴会开始,乐队开始演奏,歌手走上前来。当时名歌手曹元谦,念奴歌罢大受到听众的赞扬。然后,这位学者突然指向李八郎说:“请让我表弟来唱一曲。”听众都大笑起来,有的还很生气。但李一开始唱,所有的人都被他打动了。这些学者都落泪了,他们走向前去,把他团团围住,跪下和他说,“这一定是李八郎。”

在以后的五代中(907—960),因为连年内乱,诗歌创作也不多,但是因为江南李氏(885—926)和他的丞相们喜爱文学,所以他们保持了词的创作,而且还写了一些珍贵的词,就像:“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

虽然这些词很惊人,但都内涵着我们所说的“国破”人民的心声。他们充满了辛酸,心情十分沉重。之后,那朝代文明达到顶峰,他们在这一百年里都一直在使作品日臻完美。

«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

第 69 章 李易安女士词的翻译和编辑序 (3)

柳永是把旧乐改为新体的词人之一,也使他扬名全国。但他的因袭旧传统。他的立意缺少文化素养。后来还有词人张子野(990—1078)宋子京(998—1062),以及其他诗人。他们不时的写出一些好词,但他们的词零碎,没有风格。其他诗人晏殊(991—1055)和欧阳修(1007—1072)以及苏轼(1037—1101),他们书本知识很广博,是大学问家。看来他们写一首词就像从无限的大海中盛出一小杯水。但他们的词都有点粗糙,没有精雕细刻,他们的声和音也不大确切。

在散文和新词中,四声只分为平仄,在词中声却分成五声和五音以及高低强弱声。例如,有的新歌像“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这些词都是平声韵也押入声韵。一支原来仄声韵的歌,当它变成上声还是可以唱的,但是如果押入声,这就完全不可能唱了。王安石(1021—1086)在散文写作方面和西汉散文家不相上下。但他的词很难念,常使人发笑。

这是由于词“别是一家”和其他各种诗相距很大,因此只有很少的诗人真正了解它。晏几道(大约1030—1106),贺方回(1052—1125),秦少游(1049—1100),以及黄鲁直(1045—1105),是最早了解词的几位词人,但他们的词并不好。

晏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并不知道如何表达思想;贺太掉以轻心,也不够庄重;秦太强调感情而忽略了内容,他的词就像出身贫寒俊俏的姑娘,她很妍丽但缺少雍雅的风度;黄喜欢引经据典,但他的词错误百出,就像一块有瑕的美玉,价值自然要减半。

易安不仅是一位严厉的评论家,她对自己的作品也十分谨慎,她不像蒲伯所说的那种人:

“他不能赢得女主人的爱,只得去追求她的佣人。”她评论,因为她透彻地了解词的技巧和诗意,同时也因为她有勇气和信念。

选入本篇论文的二十五首词和韵律分析放在后面。

二、文体

易安词不仅以它技巧完善而出名,还被认为具有罕见的诗意。这些词几乎所有的词选都有收集。例如“声声慢”收在梁令娴女士的《艺蘅馆词选》中,第82页;还收在P·H凰台上忆吹箫”收在梁令娴女士的《艺蘅馆词选》中,第82页,1908年;还收在P·H·夏的《历代名人词选》,第九卷,第13页,1751年;还收在舒梦兰的《白香词谱》第一卷,第45页。

易安不仅是一位词人,而且也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在十二世纪编年史学家脱脱所写的《宋史》里,据说易安写了六卷词,七卷散文,但大部分著作都已遗失。有少数保留在十二世纪作家的引语中:

在赵彦卫的《云麓漫纱》中她的《上内翰綦公(崇礼)

启》,在脱脱的《宋史》中的《金石录后序》,在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中的上皇太子诗及上宰相诗,在脱脱的《宋史》中的《打马图》。由王鹏运编纂出版的她的词选《漱玉词》是最好的一种词选,这在前面的序言中已经提到。“漱玉”,意思是用纯玉似的清澈透明的水来清洗个人的嘴,《漱玉词》就包含着经过这样的准备的一个人,只能说出最纯正和最雅致的语言。

此卷五十首词中的二十五首被选进了这篇论文,并且翻成了英文。虽然它们并不能代表易安的全部作品,但这二十五首是十分出色的,确能代表她优美的风格,她高尚热情的爱,表现了她对自然的敏锐洞察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十世纪末和十二世纪初的生活背景。

易安词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她的爱情词的高尚和细腻最受中国人民的推崇。她生活的重要经历是对她丈夫的爱,所以她写了大量关于爱情的词也就很自然了。她生长在书香门第,她丈夫很可能就是她在结婚前见到的第一个青年男子。有幸的是她丈夫也出生在相当的家庭。他是一个学者,酷爱书籍和古董,最重要的是他喜爱诗词,虽然他不是一位诗人。既然他的学科和兴趣和她的十分接近,很自然,易安对这位年青学者产生尊敬和爱慕。

他们长时间的分离增加了她感情的强烈性。在一起念书和写作他们得到愉快,在一起欣赏艺术他们得到欢乐,但他们很少有机会在一起。

不难想象,这种分离的悲伤就成了易安爱情诗的主要特色。她周围的世界显得宁静、凄凉和悲伤。这种期待、向往的感情引导着她的思绪穿过厚厚云层,沿着春天的绿茵来到天边。

在她狭窄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引起她对丈夫的回忆。

美丽的春天加剧了她的酒兴,歌曲使她想起了和她丈夫一起欣赏这首词(词之6)。翱翔的大雁使她回想起在民间故事中这些大雁传递过书信(词之1、4、8、11)。吹箫使她想起与丈夫的离别。随着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她诗的洞察力变得更加敏锐和深邃。在宁静中感情集聚起来。通过辛酸而甜蜜,深邃而宁静的情绪,所有一切都加深了可以感觉到的悲伤的气氛。沉甸甸下坠着的豪华的窗帷(词之19),夜晚徐徐的袭来的凉气穿透着被褥和草席(词之2)。高贵的香烟徐徐飘去(词之2、20)。雨滴犹如源源不断的泪水(词之5),洒落在梧桐树叶上(词之17)。所有这一切,对她说来都是爱和分离的象征。最朴素的生活细节都活生生地浮现在她面前,勾起她的回忆。她注意到她久已不用的华贵梳妆镜匣上的灰。她知道一个独自忧愁的人,不可能做一个美好的梦,因此她安下心来坐在油灯前,拨动灯芯来度过这漫漫长夜(词之6)。春天加深了她的心中的悲伤,有时候,春天使她的感情由沉重变为愉快(词之8)。当窗帘在西风中卷起,她看到自己,一位在爱情中虚度的妇女,人比黄花还要瘦(词之2)。她受到爱情的鼓舞,她同情这些宛如灿烂群星的情侣们,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词之17)。她同情这些独自凋零的花朵以及孤独流去的溪水(词之1)。

易安年轻时代的诗词自然比她后期要少些伤感。死亡把她和她丈夫分隔开来。失去丈夫,没有孩子使她感到老的来临。当她穿上较为欢乐年代的绸衣时(词之19),或是在她银灰的头发上戴上鲜艳的春花时,忧愁深深地影响着她。她的忧愁看来太沉重了,使她的小船难以承受(词之25)。当她和她弟弟住在“海角天边”,她希望沉溺在酒之中,可以忘记她想念的家(词之20)。在她所有的诗词中都有一种深沉的悲伤,一种苦痛的情绪,但她固有的安静和高雅决没有减退。

如同有地位的中国少女一样,易安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很受限制的环境。她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闺房,有佣人来侍候,到她生活的后期她才有机会和外界生活接触。但在另一面,她多次见到的、熟悉的事使她观察自然的能力更加敏锐,更加深邃了。的确在作词方面,词人喜欢用常规的比喻,表达常规的感情,易安也用了很多常规的象征,但它们所表达的只是她所见到和感受到的东西。和其他词人一样她用“梧桐树”,“雁”的象征以及其他固定不变的表达方法。而不用其他很熟悉的象征,如“道边驿站”,“骄傲的白马”,这些都超出了她的观察和经验,因此从未被她使用过,虽然这些在中国诗词语言中同样是常规使用的象征。她只写她见到的东西。

仰望天空,她看见星河在傲慢地流转(词之19),想象着成千跳跃的星星,就像水上的风帆(词之21)。她看见厚厚的云层连接着海,想象着这云就是滚滚的波涛(词之21)。

从楼台小屋向外眺望,她感到晴朗的天空就好似蔚蓝色的帐篷笼罩着她(词之12)。她深情地看着嫩绿的草地一直伸向天边,远处的树的顶梢遮住了她丈夫的归途(词之7)。她很有兴趣地注意到各种飞鸟,特别是翱翔的鸿雁(词之1、8、11),衔着用来做窝的花瓣和路上的泥土的家燕(词之12)。在很多场合她谈到花和树,它们生长开花,凋谢,谈到柳似的双眼和花一样的面颊,它们把春天的心唤醒了(词之6),谈到荷花成熟的莲蓬(词之19),秋海棠花(词之13)以及梧桐叶(词之17)。总之,她写到报春花(梅花),这是她最喜欢的花,写它如何在雪中绽开(词之23)。在她第一卷词中就有七首是歌颂报春花的,同时她还在其他诗里提到报春花。菊花也是她喜欢和同情的花,因为它们纤细,体形上很像她的脆弱(词之2)。她观察到竹子在春天生长得很快,梧桐树叶到秋天首先落叶(词之17)。

在她从大自然得到的比喻中,大部分依靠内涵和外露的眼睛,以艺术家的精确,注意到形式和色彩。她的声感同样也很敏锐和富有诗意。在她的词中,她常常提到雨和风(词之13),缓慢滴落在梧桐树叶上的水滴(词之11),五更风骤起(词之10),温柔的春风吹走寒冷(词之6),她听见云中的鸿雁(词之1),林中布谷鸟(词之12),草丛的蟋蟀(词之17),远处阁楼中的吹箫手(词之5),她对外界的影响也同样敏感,夜晚降落在青竹席上的凉爽和寒冷(词之2、19),引起她微微兴奋的酒,给她带来美好的回忆和诗的脉搏(词之13、18、20)。在她感情郁闷时,她身体也就感到不适,轻轻碰一下就像要承受很大的负重。就在这个时候,她感到凤凰头簪的沉重(词之6);她被摸不着的黄花芳香所抓住,芳香充满了她细小的袖子(词之2)。

在易安的词中,背景描写总是细腻的,具有东方的豪华。

从她生动的诗词中,甚至研究中国的外国人也能想象得出十二世纪中国少女的生活,她们休憩,她们的豪华以及她们在节日宴会时的娱乐(词之20、22、25),她们和小侍女的闺房生活以及彩画的楼台亭阁(词之13、10);她从事写词(词之8),吹箫,燃香(词之2、5)等等。易安词一方面描述了不少她自己,她怎样喜欢花(词之13、22),漂亮的发簪,粉和红(词之4、6),还有彩绣的服装(词之1、19、20)。她描述了赏花,饮酒,描述了划着小船去水面上荡漾的欢快(词之1、18、25)。这些描述使一个忙碌的现代妇女向往回到古老的时代,逃避这个工作过于繁忙的世界。

尽管所有她明显的坦率和熟悉的自我揭露,易安的词仍具有中国艺术的崇高内涵。她的感情总是甜蜜和微妙,平静而自由。她词的整个气氛充满着高度的认真和慎审,这反映她性格的高贵,情操的高雅,思想的深度。她具一个词人,一个女词人所有的最好品质。正如布朗宁女士所说,“她是真正的天才,真正的女诗人。”甚至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人中间也很难找到另一个能和她媲美。

(陈 恕译)

李易安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首在《花草粹编》卷一中署为无名氏词)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