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考点精粹 - 人教版初三下学期化学 - 读趣百科

《饱和溶液》考点精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1)观察法:

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物质且随时间变化质量不变,说明该温度下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该溶液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实验法:

在一定温度时,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物质,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不再溶解,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

区别
含义不同
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取决于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溶质溶解的量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溶液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含量的多少
温度影响
受温度影响,必须指明温度
与温度无关
关系
(1)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浓和稀没有必然的关系
(2)对于不同溶质或同种溶质的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关系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饱和溶液要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结晶

1.定义

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析出晶体的条件:

①溶液达到饱和; ②温度改变或溶剂减少。

3.结晶方法:

①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即降温结晶);

②蒸发溶剂法(即蒸发结晶)。

4.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

①原理: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

②主要过程如下:

注意:

(1)结晶后剩余的溶液称为母液,母液属于该温度下该晶体的饱和溶液。

(2)海水晒盐得到的母液(又叫苦卤),是食盐的饱和溶液,母液中还含有大量的氯化镁、氯化钙等物质。

(3)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获得晶体的主要步骤:溶解制得热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