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上的工作
读趣百科>科普>教育

在月球上的工作

在月球上的工作

登月舱在月面着陆以后的工作相当繁忙。根据预定计划,登月舱将在月球停留22小时。

两名宇航员首先开始就餐,这是人类到达月球后的第一顿饭。饭后本该睡眠4小时,以保证宇航员的体力恢复。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急于亲眼看到这个新鲜的世界,他们要求提前行动。地面控制中心经过慎重的考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决定提前5小时开舱。

全世界的电视台,为了提前转播时间,乱成一片。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鹰舱内密切配合,做着出舱的准备工作。他们要保证通讯、输氧、冷却装置、月面宇航服的一切正常。否则无论哪一项发生故障,在月球上都会产生无可挽回的悲剧。

他们还认真地检查了登月舱着地点的倾斜度、舱内仪表、燃料装置、压力和氧气供应情况。确认一切就绪后,才开始打开登月舱的舱门。

现在他们已经不呼吸舱内的氧气,而是用身上穿的月面宇航服和维持生命装置进行呼吸。登月舱的门是向里开的,舱内有气压,舱外几乎是真空,由于这股自里向外的压力把舱门压得紧紧的,所以首先要降低舱内的压力,可是,舱内的气压总是降不下来。后来查出原因,原来,当他们抽舱内氧气的时候,他们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从维持生命系统中漏出。所以花费了好长时间,错过了电视收视率的黄金时间——下午9时,一直到下午10时39分,好不容易才打开了舱门。

他们怀着既惊喜又恐惧的心情,面对着这陌生的世界。他从登月舱的门廊小心翼翼地向月面放下了带有9个梯级的扶梯。

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在奥尔德林的帮助下,倒着钻出舱门。奥尔德林手持电视摄像机,将镜头对准站在舱口的阿姆特朗。

此时,地球上的亿万观众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电视屏幕。屏幕上映出了阿姆斯特朗从幽黑的扶梯一步三停地爬下时的侧影。画面是那样清晰,那样扣人心弦。

指令长向休斯敦作着及时的报告:“我现在在扶梯的最下端,鹰着陆支脚的底盘已陷进了3~4厘米。月面像以细小的颗粒组成,景致真美。”

阿姆斯特朗爬完这9级扶梯大约花了3分钟,完成最后一级后,他的双腿并拢站在着陆支脚的底盘上,两手抓着扶梯。然后,他用左脚试探地触及月面,再轻轻地蹭蹭,又使劲踩了一下,既不滑也不下陷。于是,右脚也迈到月面上,松开两手稍稍离开了“鹰”。

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22点56分20秒,人类在月面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这个脚印长约32.5厘米,宽约15厘米,还留有清晰的鞋底沟纹。

电视机前的人们凝视着阿姆斯特朗的一举一动,心里不由得发出种种疑问:在只有地球质量1/6的月球上,人能站立吗?能行走吗?

这时,扩音器里传来了阿姆斯特朗激动而自豪的声音:“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是的,到达月球的只有两个人,但他们跃过的是人类祖先的所有足迹,

实现了整个人类第一次经历的伟大飞跃。

宇航员在月面上活动,背上背着维持生命的氧气背包,它向在月面活动的宇航员送氧,然后吸收呼出的二氧化碳。为了保持体温,还要向装在宇宙服内的管道输送适当温度的水。这些物质品再加上体重,足有230公斤,这在地球上会重得走不动路。可是在月球上却只有地球重量的1/6,也就是32公斤,所以行走非常轻盈。

奥尔德林也下来了。两人试图在月面上行走。最初的几步试走简直令人发笑。他们几乎处于失重状态,缺乏平衡感,不知道自己的脚会把他们带到哪里,像醉汉一样踉踉跄跄。过了一会就知道月球表面一层很坚硬,于是,走起来自然多了。

阿姆斯特朗感到四周一片寂静,而且静得有点害怕。然而,他还是非常慎重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去探索这梦幻般的未知世界。

月球的天空是黑色的,那是由于没有空气散射日光的缘故。天空中挂着一轮明亮的地球,它比人们看到的月亮大得多。太阳光线异常明亮,使人不能直视。远方的火山口隐约可见,地平线拐一道圆弯,消失在无尽的幽黑的宇宙中。在近处的物体,同样由于没有光散射,物体的阴面显得特暗,而亮面又特亮,明暗反差非常大,使人看得极不习惯。

月面处处岩石凸起,在坚硬的岩石上面覆盖着10~20厘米厚的棕灰色的尘粒。月球上没有水,荒凉至极,满目疮痍,到处布满着直径1米左右的陨石坑,这说明陨石曾经多次轰炸过这个地方,说不定立刻就有陨石从天而降。这哪里像“何似在人间”的仙境,而是让人不可久留的“死亡之谷。”

鉴于这种情况,阿姆斯特朗走出舱外的第一颂工作就是查看登月舱的情况,看登月舱的四个支脚是否会陷入到月面中去,上升发动机有无问题等等。

月面上的两个人,他们一边谈论着,一面来回走动。他们掀开安装在鹰下降部的塑料盖,那里面有个纪念碑,在薄薄的金属牌上镌刻着地球的东西两个半球,还有这样的字迹:“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进行一次和平的旅行。”

接着,奥尔德林从鹰下降部的收藏箱里取出带三脚架的电视摄像机,拍摄了一段周围的景色。尔后,把摄像机安装在月面上,设定登月舱在画面中的位置为中央稍左一点的地方。他设置完摄像机,像袋鼠一样轻快地蹦跳着跑进了画面。他把太阳风测定装置立在鹰前面,它是捕捉从太阳放射出来的具有放射能微粒子的装置。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走出飞船,来到月面上已1小时40分钟。背包里的氧气只够用4个小时,预定停留时间只剩1小时。现在他们急急忙忙地开始采集真正的岩石标本,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月球岩石,人们可以窥探许多太阳系的秘密。所以,月岩堪称得上“月亮宝石”。他们把这些标本一个一个地装在塑料袋中。一采集完岩石就安放观测器。奥尔德林两手提着激光反射器和月震仪,从“鹰”的暗阴处走过来,这些仪器在地面上足有80公斤,但在月面上却只需轻轻地提起就走。激光反射器有手提包那么大,是以100个水晶棱镜纵横各10个排列起来的装置。从地球发射的激光被这反射器反射回去,以测出地球和月球的准确距离。月震仪装有太阳能电池,记录月震波用无线电送回地球。这种月震仪灵敏度极高,人们能在地球上观测月震。这个月震仪的第一号记录就是安装完月震仪后刚刚走开的奥尔德林的脚步声。

预定的2小时40分钟转眼就过去了。休斯敦下达了停了舱外工作,返回鹰舱的命令。可他们还有好多事没做,真不愿意返回啊。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立即开始执行返回的命令

最新教育科普

天葬卫星与太空公墓

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死后安葬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但美国人现在则不 同,他们喜欢被葬在太空,称之曰“太空葬”。进行“太空葬”的办法是发射天葬卫星。天葬卫星也是人造...
展开详情

初秋需防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单侧、条带状、沿神经纤维分布的皮疹,皮疹主要是以成群的水疱、红斑,并伴有疼痛...
展开详情

作文备考必备:爬山也能学作文

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偶尔出去走一走,转一转,不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吗?不久前的一个双休日,我正准备完成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一路上的风景...
展开详情

初中英语知识点:副词考点解析

1.-OnemoresatellitewassentupintospaceinChinainMay.-Right.Thegovernmentspoke____...
展开详情

语文现代文阅读:又是一年

王华《又是一年》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①看看又到了年根岁尾,很多人却觉得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但对我来说却不是这样。想起有一年我在新加坡过年,除夕晚上...
展开详情

历史知识点:世界近代史

1.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2.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意大利人)。3.最先到达美洲的...
展开详情

语文仿句进阶背诵例句十

119.仿照下面的句式;以“只有”开头,写一个结构与之相似的复句。只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绕.只有__。仿句...
展开详情

知识点之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1.盐的溶解性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翻译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翻译是什么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是:有学问的有才智的人,靠努力学习,而成才,多问才能明白懂得更多知识。这句话出自汉代王充的《论衡·实知》。原文为:不学自知,...
展开详情

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意思 拨开云雾见天日整首诗

“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字面意思如下:拨开乌云就可以看见明亮的太阳,等待得够久就能看见云雾散开,见到明月的月亮。“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展开详情

a加b乘以a减b等于多少 a加b乘以a减b怎么算

a加b乘以a减b等于a²-b²。a²-b²=(a+b)(a-b)这是一个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差公式是(a-b)²=a²-2ab+b²。平方差公式是指两个数的和...
展开详情

∽是什么符号意思 ∽代表什么意思

∽是几何学符号,表示几何图形相似,其定义是如果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相似。判定方法①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
展开详情

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