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1岁,型体消瘦,乏力,胸、背、腰、腹部出现红斑及群集性绿豆粒样的水痘等症状。入院后检查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解答题

患者,男性,31岁,型体消瘦,乏力,胸、背、腰、腹部出现红斑及群集性绿豆粒样的水痘等症状。入院后检查诊断为HIV抗体阳性,有吸毒史,同时伴发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医生治疗处方为:定期服用齐多夫定、奈韦拉平及奈非那韦,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讨论问题:(1)抗HIV及疱疹病毒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2)齐多夫定、奈韦拉平及奈非那韦联合用药的药理学基础。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该患者因HIV感染,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疱疹病毒,临床常采用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并通过常规治疗方法及时控制疱疹病毒感染。(1)抗HIV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穿入和脱壳抑制剂如恩夫韦地通过竞争性结合包膜糖蛋白gp41HRl域,阻止HR1和HR2的相互作用及gp41的构型改变,从而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马拉韦罗则选择性地与HIV感染细胞的辅助受体一趋化因子受体CCR5结合,阻断CCR5与gp120外膜蛋白结合,进而阻止病毒穿入和感染宿主细胞。逆转录酶抑制剂包括天然核苷类的人工合成逆转录酶抑制剂,如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举一反三
解答题

2010年1月1日美国FDA发布信息,称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有引起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风险,并要求双膦酸盐类药品生产厂商在其产品说明书及标签上增加关于这一风险的警告及用药指导。在说明书的适应证与用法部分增加新的使用期限,并注明双膦酸盐类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治疗时间尚不清楚。讨论问题: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症防治领域中应用广泛,适用于骨转换增加的疾病,主要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畸形性骨炎、肿瘤骨转移和高钙血症等。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均可有效降低椎骨和非椎骨骨折的危险。双膦酸盐为高极性化合物,其中的膦酸盐-碳-膦酸盐(P-C-P)基团为生物活性骨架,结构与焦膦酸盐类似,对骨骼具有很强的亲和力,选择性吸附在骨基质表面,被破骨细胞摄入后影响多种酶的活性,产生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可在骨中维持数天至数年之久。双膦酸盐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抑制破骨细胞介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尼日利亚非法开采金矿铅中毒死数百名儿童2010年10月5日国际医疗援助组织"医生无国界"说,受非法开采金矿影响,半年来,尼日利亚北部已有至少400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铅中毒。按照"医生无国界"的说法,尼日利亚扎姆法拉州部分地区非法开采金矿现象严重,致使附近村庄土壤和水源铅含量大幅升高。铅中毒死亡人数记录显示,6个月来,已有超过400名儿童死亡。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铅中毒多由于误服醋酸铅、碳酸铅、铬酸铅、四乙基铅及呼吸其粉尘或烟尘、蒸汽以及皮肤吸收或口服其溶剂而中毒。过量接触、吸入铅化合物或含铅中药,如樟丹、黑锡丹、羊癫疯丸等,以及使用含铅化妆品等也可引起中毒。而尼日利亚由于部分非法开矿,致使附近村庄土壤和水源铅含量大幅升高。对于铅中毒的中毒机制,主要是铅及其铅化合物进入细胞后可与酶的巯基结合,抑制酶的功能。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特别明显,可干扰合成血红蛋白的酶,引起卟啉代谢异常。铅作用于细胞膜可引起溶血,并出现造血、神经、消化、泌尿系统等一系列症状。死亡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54岁男性患者,主述间断发作性胸痛1个月,每于活动劳累或快步行走时即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憋气,胸痛向左肩背部及左上肢放射,停止活动可缓解。近日胸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静息时亦有发作,伴呼吸急促、心悸、大量出汗。患者无糖尿病和阻塞性肺部疾病或哮喘;有10余年高血压病史,遵照医嘱每日口服赖诺普利(5mg)和氢氯噻嗪(25mg)。体格检查:体重96kg,心率98次/分,血压160/100mmHg,发作时ECG显示S-T段水平压低>1mm,肌钙蛋白<3.0ng/ml。医生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收住冠心病监护(CCU)病房并处方: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症状后改为口服5-单硝酸异山梨酯,每次20mg,每日2次;口服美托洛尔,每次25mg,每日2次;首次咀嚼法服用阿司匹林300mg,后改为口服,每日100mg;口服氯吡格雷,每日75mg;皮下注射依诺肝素(enox-aparine),每次40mg;继续口服赖诺普利和氢氯噻嗪。讨论问题:不稳定型心绞痛联合用药的药理学基础。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其心绞痛发作更严重和频繁,且在休息时会发作,系介于劳累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潜在危险较大,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以防止心肌梗死发生。通过联合应用抗心绞痛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缓解心绞痛症状并防止心绞痛发作,继续服用抗高血压药也有助于心绞痛治疗。硝酸酯类通过舒张静脉、动脉及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增加缺血区心肌供血量而缓解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为短效硝酸酯类,舌下含服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心绞痛症状缓解后,改用长效的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一名18岁女大学生在接受健康检查时,常规尿检发现糖尿,该生将自己的种种不适归于住校后的焦虑。不适症状包括过去3个月体重减少(5kg),烦渴,夜间多尿,乏力,并伴有3次阴道真菌感染。上大学前患过一系列的上呼吸道感染,家族糖尿病史呈阴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空腹血糖15.6mmol/L(正常值6.1mmol/L以下),尿糖和尿酮体呈阳性。在上述证据和其他检查结果的基础上,确诊为1型糖尿病。试解答:(1)该病例现有主要治疗方案是什么?(2)对该患者现有监测或调整治疗方法是什么?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正常体重或低于正常体重,先前有病毒感染史的年轻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症发作,表明高血糖很可能是由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引起的,该病例可诊断为胰岛素缺乏型(1型)糖尿病。现有治疗方案是控制饮食并应用胰岛素。口服降血糖药对1型糖尿病无效。血糖严密控制可降低糖尿病长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必须监测患者的血与尿中的糖浓度,以便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胰岛素剂量调整是由于机体对胰岛素需求受许多因素影响,如进食、运动、疾病等。调整剂量主要包括调整注射用胰岛素总量及调整所用药中的短效和中效、长效胰岛素制剂所占的比例。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一名中年患者主述双侧腕、膝关节出现晨僵和疼痛。查体可见关节部位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发现轻度贫血、血沉加快、类风湿因子阳性。据此,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给予口服萘普生440mg/d治疗,一周后增加剂量至880mg/d。患者的关节症状显著减轻,但出现明显的烧心反应,且应用抗酸药无效。改用塞来昔布后,关节症状和烧心反应均得到良好控制。两年后,该患者又因关节症状就诊,查体发现手、足、腕、肘和膝关节均出现红、肿和触压痛。现在应该采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应该同时采用DMAR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drugs)如来氟米特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该患者已经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曾采用非选择性NSAIDs(大剂量萘普生)治疗时患者出现了胃肠道不良反应;更换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后,关节症状和烧心反应均得到良好控制。②塞来昔布对COX-2的选择性高于COX-1约375倍,治疗剂量下对COX-1无明显影响;故其主要特点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的NSAIDs。③采用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药物经济学是指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临床

药物经济学是指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A、优化治疗方案B、掌握疾病谱的变化规律C、提高诊断水平D...
展开详情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突然停药产生反跳现象,其原因是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突然停药产生反跳现象,其原因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B、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或病情未充分控制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D、ACTH突然分泌增高E、垂体功能...
展开详情

男性患者,42岁,于晨起跑步时突感前胸闷痛,伴心悸、大汗,休息10分钟后自行缓解,之后检查心电图无异

男性患者,42岁,于晨起跑步时突感前胸闷痛,伴心悸、大汗,休息10分钟后自行缓解,之后检查心电图无异常。心肌酶在正常范围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临床考虑为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患者自...
展开详情

CO中毒可首选的药物是

CO中毒可首选的药物是A、洛贝林B、二甲弗林C、甲氯芬酯D、尼可刹米E、哌甲酯...
展开详情

下列中药中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是

下列中药中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是医卫类单选题,药学考试单选题,药学(师)单选题,相关专业知识单选题...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