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往往要建立坐标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填空题

为了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往往要建立坐标系.要准确地描述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可建立直线坐标系.如果我们以百米跑道的中点处为直线坐标系的原点,指向终点为坐标系的正方向,那么,起跑点的坐标为m,终点的坐标为m.小华参加百米赛跑,跑了20m时坐标为m;跑了70m时坐标为m.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5050-3020

答案解析

分析: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为了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往往要建立坐标系.要准确地描述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运动情况,由于运动员的轨迹是直线,可建立 直线坐标系.如果我们以百米跑道的中点处为直线坐标系的原点,指向终点为坐标系的正方向,那么,起跑点在坐标原点的反方向上,距离为50m,所以坐标为-50m,终点在坐标原点的正方向上,距离原点50m,所以坐标为 50m.同理,小华跑了20m时坐标为-30m;跑了70m时坐标为20m.

故答案为:-50m,50m,-30m,20m.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参考系和坐标系的基本概念.是很基本的内容,必须要掌握住的,题目比较简单.

举一反三
填空题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它用来表示最小的长度,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那么0.02014厘米等于纳米.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201400

答案解析

分析:

1000000000纳米=1米,因为,0.02014厘米=0.0002014米,用0.0002014乘进率1000000000即可.

解答:

0.02014厘米=0.0002014米,

0.0002014×1000000000=201400(纳米);

故答案为:201400.

点评:

解决单位换算题的关键是确定要换算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然后根据“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的办法进行换算.

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一个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直径AOC不计),中央S部分是两个半圆,练功人从A点出发沿相关路线进行(不能重复),在最后又到达A点.求在整个过程中,此人所经过的最大路程为,最大位移为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2πR2R

答案解析

分析: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的大小只与初末的位置有关,与经过的路径无关;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

解答:

解:当人沿着外边的大圆走一周时,人经过的路程最大,此时的路程为大圆的周长,即为2πR;

当人离A点最远的时候,位移最大,所以当人在C点的时候,离A最远,此时的位移是最大的,即为2R.

故答案为:2πR;2R.

点评:

本题就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就能够解决了.

填空题

如图,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分别为50cm、30cm、60cm,一只蚂蚁从点A处沿着纸箱的表面爬到点B处,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cm.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100

答案解析

分析:

蚂蚁有三种爬法,就是把正视和俯视(或正视和侧视,或俯视和侧视)二个面展平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求其对角线,比较大小即可求得最短的途径.

解答:

解:第一种情况:如图1,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上面组成一个平面,



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0cm和50cm,

则所走的最短线段AB=$\sqrt {}$=10$\sqrt {106}$cm;

第二种情况:如图2,把我们看到的左面与上面组成一个长方形,



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10cm和30cm,

所以走的最短线段AB=$\sqrt {}$=10$\sqrt {130}$cm;

第三种情况:如图3,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右面组成一个长方形,



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0cm和60cm,

所以走的最短线段AB=$\sqrt {}$=100cm;

三种情况比较而言,第三种情况最短.

故答案为:100cm.

点评:

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线问题;通常应把立体几何中的最短路线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求两点间距离的问题;注意长方体展开图形应分情况进行探讨.

填空题

完成单位换算:小民的身高1.65m=cm,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30m/s=km/h.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165108

答案解析

分析:

本题根据长度和速度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

解:

①∵1m=100cm,∴1.65m=1.65×100cm=165cm;

②∵1m/s=3.6km/h,∴30m/s=30×3.6km/h=108km/h.

故答案为:165;108.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不同物理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属于考试的基础知识题,注意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和指数的运算.

填空题

一骑自行车的人在上桥途中,第1s内通过7m,第2s内通过5m,第3s内通过3m,第4s内通过1m,则此人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是m/s;在以上全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64

答案解析

分析: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frac {x}{t}$,因此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

解:根据题意,此人在最初2s内的位移为:x=7m+5m=12m,

因此其平均速度为:v=$\frac {x}{t}$=$\frac {12}{2}$m/s=6m/s

全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为:x=7m+5m+3m+1m=16m,

因此全过程平均速度为:v=$\frac {x}{t}$=$\frac {16}{4}$m/s=4m/s

故答案为:6;4.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问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即可正确解答.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多选)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

(多选)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_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甲在后面做加速度为a$_2$、初速度为v_0的匀加速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

(多选)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

(多选)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被称为“电子之父”,下列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

[图片](多选)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

[图片](多选)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