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多选题

(多选)用弹簧秤竖直悬挂一个静止的小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
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
C
小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
D
小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本题应掌握物体的重力、拉力以及二力平衡等有关概念和条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该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力平衡,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

解:A、小球对弹簧秤的力是拉力,是物体与弹簧接触才能产生的力,而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小球的万有引力产生的,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力.这里重力造成了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只是大小相等而已,不能说“就是”.故A错误.

B、用弹簧秤来测物体的重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知: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的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故B正确.

C、D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不是弹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力的概念,以及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单选题

已知力F的一个分力F$_1$跟F成30°角,F$_1$的大小未知,则另一个分力F$_2$的最小值为(  )

A
$\frac {$\sqrt {3}$}{3}$F
B
$\frac {F}{2}$
C
$\frac {$\sqrt {3}$}{2}$F
D
F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已知力F的一个分力F$_1$跟F成30°角,F$_1$的大小未知,根据三角形定则知,当另一个分力与F$_1$垂直时,F$_2$最小.

解答:

解:根据三角形定则知,当另一个分力与F$_1$垂直时,F$_2$最小.如图所示.则F$_2$=Fsin30°=$\frac {F}{2}$.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三角形的实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实质是相同的,会根据作图法求出力的最小值.

单选题

在H$_2$O+CH$_3$COO_⇌CH$_3$COOH+OH_的平衡中,要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入NaOH固体
B
加入冰醋酸
C
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在H$_2$O+CH$_3$COO_⇌CH$_3$COOH+OH_的平衡中,要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反应是吸热过程,依据平衡移动原理可以利用升高温度或加入酸促进水解.

解答:

解:在H$_2$O+CH$_3$COO_⇌CH$_3$COOH+OH_的平衡中,要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反应是吸热过程,

A、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后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进行,故A错误;

B、加入冰醋酸电离大于水解,醋酸分子浓度增大程度大,水解程度减小,故B错误;

C、反应体系是溶液中的反应,增大压强对平衡无影响,故C错误;

D、水解是吸热过程,升温促进水解正向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衡移动原理的分析判断,注意平衡特征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单选题

在N$_2$+3H$_2$ $\underset{高温高压}{\overset{催化剂}{\rightleftarrows}}$ 2NH$_3$的反应中,在5s中N$_2$由6mol/L减至2mol/L.则NH$_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
2.4 mol/(L•s)
B
1.6mol/(L•s)
C
0.8 mol/(L•s)
D
0.08 mol/(L•s)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在5s中N$_2$由6mol/L减至2mol/L,根据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v=$\frac {△c}{△t}$计算出N$_2$的平均反应速率,再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出氨气的反应速率.

解答:

解:在5s内N$_2$由6mol/L减至2mol/L,所以△c(N$_2$)=6mol/L-2mol/L=4mol/L.

所以5s内N$_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_2$)=$\frac {4mol/L}{5s}$=0.8mol/(L•s),

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氨气的反应速率为:v(NH$_3$)=2v(N$_2$)=0.8mol/(L•s)×2=1.6mol/(L•s),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通常用定义法、化学计量数法求算.

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一定没有单质生成的是(  )

A
加成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氧化还原反应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A、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B、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C、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加成反应是断开不饱和键生成饱和键的过程,无单质生成,故A正确;

B、分解反应可以是一种化合物分解生成单质,比如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故B错误;

C、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有单质生成,比如铝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几种常见化学反应类型以及该反应类型的特点,掌握有单质生成存在化合价的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单选题

从点(2,0)引圆x+y_=1的切线,则切线长为(      )

A
2
B
$\sqrt {2}$
C
$\sqrt {3}$
D
$\sqrt {5}$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切线长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

解:圆心坐标为O(0,0),半径r=1,P(2,0)

则OP=2,

则切线长为$\sqrt {4−1}$=$\sqrt {3}$,

故答案为:$\sqrt {3}$,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相切的性质,根据切弦长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

单选题

双曲线$\frac {x}{3}^{2}$-y2=1的焦点坐标是(  )

A

(±$\sqrt {2}$,0)

B

(0,±$\sqrt {2}$)

C

(±2,0)

D

(0,±2)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双曲线方程,可得该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由平方关系算出c=$\sqrt {}$=2,即可得到双曲线的焦点坐标.

解答:

解:∵双曲线方程为$\frac {x}{3}^{2}$-y2=1∴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且a2=3,b2=1由此可得c=2,∴该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2,0)故选:C

点评:

本题给出双曲线方程,求它的焦点坐标,着重考查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焦点坐标求法等知识,属于基础题.

单选题

关于弹簧的弹性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与劲度系数有关系

B

只与形变量有关系

C

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增加

D

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弹簧弹力对外做正功时,弹性势能减小;当弹簧弹力对外做负功时,弹性势能增加.

解答:

解:A、B、弹簧的弹性势能既与劲度系数有关,也与行变量有关,故A错误,B错误;C、D、弹簧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小量,故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评:

本题关键明确外界对弹簧做正功,弹性势能增加;弹簧对外界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基础题.

多选题

(多选)如图所示是电视机显像管及其偏转线圈的示意图.如果发现电视画面的幅度比正常的偏小,可能引起的原因是(  )

A
电子枪发射能力减弱,电子数减少
B
加速电场的电压过高,电子速率偏大
C
偏转线圈局部短路,线圈匝数减少
D
偏转线圈电流过小,偏转磁场减弱

题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原理分析,可知其作用.运动的电子在电流提供的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从而使电子打到荧光屏上.画面变大,是由于电子束的偏转角增大,即轨道半径减小所致.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从而确定影响半径的因素.

解答:

解:如果发现电视画面幅度比正常时偏小,是由于电子束的偏转角减小,即轨道半径增大所致.

A、电子枪发射能力减弱,电子数减少,而运动的电子速率及磁场不变,因此不会影响电视画面偏大或小,所以A错误;

B、当加速电场电压过高,电子速率偏大,则会导致电子运动半径增大,从而使偏转角度减小,导致画面比正常偏小,故B正确;

C、当偏转线圈匝间短路,线圈匝数减小时,导致偏转磁场减小,从而使电子运动半径增大,所以导致画面比正常偏小,故C正确;

D、当偏转线圈电流过小,偏转磁场减弱时,从而导致电子运动半径变大,所以导致画面比正常偏小,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本题虽然是考查电视机显像管的作用,但需要掌握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电视画面的大小是由电子偏转角度决定,即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当轨道半径变大,则画面偏小;当轨道半径变小,则画面偏大.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单选题

当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将(  )

A
吸收能量
B
放出能量
C
可能吸收能量也可能放出能量
D
能量不会改变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当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吸收能量;当化学键形成时,释放能量.

解答:

解:当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吸收能量;当化学键形成时,释放能量,所以当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将放出能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能量转化的原因,难度不大,明确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多选题

(多选)如图所示,金属三角形导轨COD上放有一根金属棒MN.拉动MN,使它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如果导轨和金属棒都是粗细相同的均匀导体,电阻率都相同,那么在MN运动的过程中,闭合回路的(  )

A
感应电动势保持不变
B
感应电流保持不变
C
感应电动势逐渐增大
D
感应电流逐渐增大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MN向右匀速平动时,有效的切割长度随时间在增大,根据数学知识得到有效切割长度L与时间t的关系式,即可判断其变化.

根据电阻定律得到回路中电阻与时间的关系,再由欧姆定律得到感应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再判断感应电流大小如何变化.

解答:

解:A、设MN从O点开始运动时间为t,则ON=vt,有效切割的长度为:L=MN=vt•tanα

感应电动势为:E=$\frac {B△S}{t}$=$\frac {B•vt•vt•tanα}{2t}$=$\frac {1}{2}$Bv_t•tanα

故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增大而逐渐增大,故A错误,C正确;

B、闭合电路的总电阻为:R=ρ$\frac {l}{S}$=$\frac {ρvt}{S}$(1+tanα+$\frac {1}{cosα}$)=$\frac {ρvt}{S}$(1+$\frac {sinα+1}{cosα}$)

因此感应电流为:I=$\frac {E}{R}$=$\frac {$\frac {1}{2}$Bv_t•tanα}{$\frac {ρvt}{S}$(1+$\frac {sinα+1}{cosα}$)}$=$\frac {BvSsinα}{2ρ(cosα+sinα+1)}$,可知I与t无关,所以感应电流保持不变,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得到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的表达式,再分析其变化情况,不能想当然认为感应电动势增大,感应电流也增大,要注意回路中的电阻也增大,不能犯低级错误.

单选题

已知直链烷烃A和B,A比B多一个碳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沸点比B高
B
A相对密度比B小
C
一般情况下,同碳原子的烷烃的沸点和密度低于烯烃
D
已知A在常温下为液态,则B也一定为液态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烃都是分子晶体,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而分子间作用力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分子晶体的状态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间作用力的增大,烷烃由气态到液态到固态.

解答:

解:A.烷烃A比B多一个碳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强,沸点高,故A正确;

B.烷烃A比B多一个碳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密度大,故B错误;

C.同碳原子的烷烃和烯烃,烷烃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密度大,故C错误;

D.A比B多一个碳原子,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若A是液态,B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烃的物理性质,属于基础题,题目难度不大,记住烃的沸点规律,就可求解.

单选题

若$\frac {sinα+cosα}{sinα-cosα}$=2,则tan2α=(  )

A
-$\frac {3}{4}$
B
$\frac {3}{4}$
C
-$\frac {4}{3}$
D
$\frac {4}{3}$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由题意和商的关系化简所给的式子,求出tanα的值,利用倍角的正切公式求出tan2α的值.

解答:

解:由题意得,$\frac {sinα+cosα}{sinα-coα}$=2,

即$\frac {tanα+1}{tanα-1}$=2,解得tanα=3,

∴tan2α=$\frac {2tanα}{1-tan_α}$=-$\frac {3}{4}$,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商的关系化简齐次式,以及倍角的正切公式的应用.

单选题

下列有关乙烯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乙烯前要先检验乙烯的纯度
B
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大量白雾
C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D
120℃时,与足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压强不变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中混有氧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

B、根据乙烯燃烧时的现象来判断;

C、根据乙烯燃烧时的现象来判断;

D、根据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来判断;

解答:

解:A、因可燃性气体中混有氧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乙烯是可燃性气体,故A正确;

B、因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故B错误;

C、因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故C正确;

D、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_2$H$_4$+3O$_2$$\xrightarrow[{"type":"string","value":"点燃"}]{}$2CO$_2$+2H$_2$O,120℃时,这是一个前后气体分数不变的反应,所以容器内压强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乙烯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即可完成.

单选题

日光灯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对启动器和镇流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灯管点燃发光后,启动器中的两个触片是分离的
B
灯管点燃后,启动器中两个触片是接触的
C
镇流器在日光灯开始点燃时提供瞬时高压
D
灯管点燃后,镇流器起降压限流作用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从日光灯原理、启动器的作用等规律去考虑分析两元件起到的作用.

解答:

解:日光灯启动时,是先将与启动器相连的镇流器相连;启动器受热后一端膨胀断开,此时镇流器产生高压将灯管中的气体电离,使气体导电,灯泡发光;

故有:

A、灯管点燃后,启动器的两个触片已经断开,故A正确,B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镇流器的作用是提供瞬时高压,而使气体电离,故C正确;

D、灯管点燃后,镇流器的阻碍作用可以起到稳压限流作用,即电压过高时降压,电流过大时限流,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自感现象中的最常见的应用:日光灯原理;要理解日光灯的原理,掌握启动器和镇流器从中起到的作用.

单选题

已知等腰△ABC的腰为底的2倍,则顶角A的正切值是(  )

A
$\frac {$\sqrt {3}$}{2}$
B
$\sqrt {3}$
C
$\frac {$\sqrt {15}$}{8}$
D
$\frac {$\sqrt {15}$}{7}$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ABC的腰为底的2倍,可先求出tan$\frac {A}{2}$,进而根据二倍角的正切公式可得答案.

解答:

解:依题意可得:tan$\frac {A}{2}$=$\frac {$\sqrt {15}$}{15}$,

故tanA=$\frac {2tan$\frac {A}{2}$}{1-tan_$\frac {A}{2}$}$=$\frac {2×$\frac {$\sqrt {15}$}{15}$}{1-($\frac {$\sqrt {15}$}{15}$)}$=$\frac {$\sqrt {15}$}{7}$,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的正切公式.

单选题

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则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使紫色石蕊变红
B
与钠反应
C
发生酯化反应
D
发生氧化反应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通过题意结合图片知,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_3$CH$_2$OH,为乙醇,根据乙醇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通过题意结合图片知,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_3$CH$_2$OH,为乙醇,

A.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乙醇呈中性,所以不能使石蕊变红,故A选;

B.钠能和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和乙醇钠,故B不选;

C.乙醇能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C不选;

D.乙醇能与氧气在铜或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比例模型为载体考查了乙醇的性质,正确判断化合物及其具有的官能团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物块,被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推着静止在斜面上,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

A
一定向上
B
一定向下
C
可能为零
D
一定等于F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首先对物块受力分析分析出除摩擦力之外的力,通过分析推理F与重力沿斜面放上的分量的大小关系,即可得知各选项的正误.

解答:

解:对物块受力分析,首先可以断定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

AB、当F大于物块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物块有沿斜面向上的运动趋势,所以会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当F小于物块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物块有沿斜面向下的运动趋势,所以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选项AB错误.

C、若当F等于物块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时,物块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此种情况下不受斜面的静摩擦力作用,选项C错误.

D、只有当F等于重力沿斜面的分量的一半时,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才等于F,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评:

该题考查了静摩擦的方向和大小的判断,解答相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是力的平衡和牛顿运动定律,还有假设法.对于方向通过物块的运动趋势的方向进行判断.解答该类型的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分析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之外的外力.

单选题

数列{a_n}的通项公式是a_n=(-1)_(n_+1),则a$_3$=(  )

A
-10
B
-4
C
10
D
-7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由通项公式,令n=3即可得出.

解答:

解:令n=3,则a$_3$=(-1)_(3_+1)=-10.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值,属于基础题.

多选题

(多选)氯原子对O$_3$分解有催化作用:Cl+O$_3$=ClO+O$_2$ △H$_1$;ClO+O=Cl+O$_2$ △H$_2$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O$_3$=2O$_2$ △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O+O$_3$=2O$_2$的△H=E$_1$-E$_3$
B
O+O$_3$=2O$_2$是放热反应
C
△H=△H$_1$+△H$_2$
D
大气层中的臭氧无法再生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O+O$_3$=2O$_2$ 的反应为放热反应,△H=E$_3$-E$_2$,由Cl+O$_3$=ClO+O$_2$ △H$_1$、ClO+O=Cl+O$_2$ △H$_2$可知,利用盖斯定律来分析反应热的关系,空气中放电时氧气可转化为臭氧,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由图可知,生成物的能量低,O+O$_3$=2O$_2$ 的反应为放热反应,△H=E$_3$-E$_2$,故A错误;

B.O+O$_3$=2O$_2$ 的反应为放热反应,△H=E$_3$-E$_2$,故B正确;

C.由Cl+O$_3$=ClO+O$_2$ △H$_1$、ClO+O=Cl+O$_2$ △H$_2$可知,根据盖斯定律两个反应相加得到O+O$_3$=2O$_2$ ,即△H=△H$_1$+△H$_2$,故C正确;

D.空气中放电时氧气可转化为臭氧,则大气层中的臭氧可以再生,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盖斯定律,明确信息及图象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