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夜[明]何景明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解答题

雨 夜

[明]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①笳:一种乐器。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


1.诗中与李煜《相见欢》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意境相似的句子是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2.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景,以声衬静。因为深夜院静,所以才听到疏落的轻微雨声,也听到了远风吹林的沙沙声。

B. 此诗用字精妙,颌联中“上”字用得好。“寒色”“上”到梧桐树,可见“寒色”是慢慢浸润上来的。诗人能感觉到“寒色”“上”来,正表现出他孤独失落的心境。

C. 颈联动静结合,形象地描摹出诗人难以入眠的孤单寂寞的形象。

D. 尾联借用项羽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项羽的崇拜之情。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本诗中的相关意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诗中选取“疏雨”“远风”“蟋蟀”“梧桐”“孤灯”“清笳”等典型意象(答到一两个即可),描绘了一幅雨夜之景,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烘托诗人天涯孤客的思归情怀。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举一反三
解答题

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或:国家)。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的情感的能力。结合诗句,写出自己的理解。“寸心”“明白日”,表明将士们的内心充满阳光;“暗黄尘”,也就是内心的阳光使黄尘暗。从尾联中可以感受到征战者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和杀敌报国的豪情。

解答题

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词对比阅读的能力。解题时要着眼于每首诗的颈联,分别阐述其景色特点。先扣紧诗句中的意象,如甲诗中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乙诗中的“冻水”“马”“悲风”;再结合修饰性的词语,尤其是诗句中最能体现景物特点的词语,如“孤”“冻”“寒”“伤”“悲”“愁”,分析诗句营造的意境。


诗洞鉴赏《战城南》

《战城南》这首五言律诗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与汉乐府中的《战城南》所写的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的景象有所不同。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中的评述:“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读后令人神情激奋。这首诗成为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解答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木匠桑伯

狳惠林

在陈西村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60多岁的木匠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创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穿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同辈人陶子树递过红红的烟头。“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 我这功夫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他叼着烟,继续他的活计。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桑伯的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桑伯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儿子。儿子大了,娘死得早,虽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桑果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只是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的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4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在中午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越喝话越多:“我说桑伯, 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上八府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渓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桑伯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柔时如抚儿头发,刚时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他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院内的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在雕完那朵梅花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桑伯的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郑家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乘车回家,桑果嘟囔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家里又不缺钱花。”水妹再次提出建议。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干的缺德事让爸知道了,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家具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低声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较以前白了很多。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1)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 “我就不信,我这功夫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2)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2.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3.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柔时如抚儿头发,刚时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他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4.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1)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信任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部视。(2)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2.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

3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4.示例: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弓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根据下面所给的上联,结合诗歌《回延安》的内容对出下联,要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上联:独立橘洲,毛泽东追忆峥嵘岁月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示例 重回延安,贺敬之表达无限深情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上下联的结构相同、相对的字词词性相同。结合诗歌《回延安》的内容,对应上联的“独立橘洲“可以写“重回延安”,“毛泽东“对应“贺敬之”,“追忆”可以对应“表达”,“峥嵘岁月“可以对应“无限深情”。

解答题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能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苏轼此诗写于任杭州通判时,全诗表达了对同乡僧人的崇敬和对相隔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怀念之情,也流露了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调节的心境。诗句“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是说:文长老方丈的心中真有其“道”——安闲淡泊的生活,无须用语言表达;而我除了写诗以外,什么事都不成。真的希望能去天台山“求道”,也更希望自己的诗词能享誉整个浙东呀。诗人既表达了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还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而感到无奈,更希望能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自己的诗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详情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行文思路。答:__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行文思路。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详情

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

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详情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详情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