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瓷板上的中国书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阅读解答

阅读 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升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坯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颇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飘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 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有删减)

】 ①淬(cuì):铸造 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②遑(huáng)论:不必谈及。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暂无解析
1.解答题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_____”“_____”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

(2)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_____”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是从“画”“与“_____”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

(3)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六朝时期陶瓷上刻印或模印的文字 唐代陶瓷书法

(2)题款(书法)题诗

(3)(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査提取信息的能力。读懂文章是筛选和提取的关键。

(1)填写四个阶段中的两个阶段,答案在第①段。

(2)答案在第⑤段。

(3)答案在最后一段。

2.解答题

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文中第④段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进行比较,说明了因材质、料性不同,创作者的技法也不同,突出了瓷板书画创作比纸上书画创作更有难度,更显功力。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査分析说明方法作用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可看出比较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瓷板书画创作,一个是纸上书画创作。比较了两者材质、料性、创作技法的不同之处。目的是突出一个方面:瓷板书画创作更有难度,更显功力。

3.解答题

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对陶瓷坯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有了解;能根据瓷坯特点运用技巧;有一定学养。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査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抓住第③⑤段进行压缩整理。

举一反三
阅读解答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对于常见的一些重点实词,要记住其意思。解答时,可以依据语境理解它们的意思。

阅读解答

(五)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选自《韩诗外传》卷七,有删改)

】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参考译文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得改变脸色说:“我很糊涂,怎么能够知道呢!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狐丘丈人说:“话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参考译文]

[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阅读解答

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阅读《片片碟衣生》一文,完成下题。片片蝶

阅读《片片碟衣生》一文,完成下题。片片蝶衣生镯耳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
展开详情

在一次有12人参加的数学测试中,得100分,95分,90分,85分,75分的人数分别是1,3,4,2

在一次有12人参加的数学测试中,得100分,95分,90分,85分,75分的人数分别是1,3,4,2,2,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分学历类填空题,升学考试填空题,中考填空题,语文填空题...
展开详情

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

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展开详情

下列加粗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加粗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详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