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单选题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b%,溶解度为cg,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
b>a>c
B
b<c<a
C
c>b>a
D
a>b>c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在一定温度下,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

解:在一定温度下,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氯化钠的量达到了最大溶解量,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没有达到最大溶解量,所以b大于a;其中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质量,溶解度为cg,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frac {cg}{100g+cg}$×100%<c%,所以a、b、c之间的关系是c>b>a.

故选C.

点评:

通过本题的解答,要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注意温度限制,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要加以理解.

举一反三
单选题

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

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充分搅拌

B

称取5.0g氢氧化钙,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

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D

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本题应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物质的溶解性等多方面考虑.A、氯化钾溶解于水根据数据计算可确定;B、熟石灰微溶于水;C、5.0mL浓盐酸是溶液的体积;D、碳酸钙不溶于水;

解答:

解:A、氯化钾能溶解于水,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为5g÷(5g+95g)=5%,故A正确;B、熟石灰微溶于水,故B错误;C、5.0mL浓盐酸是溶液的体积不能得出溶质氯化氢的质量,故不能求得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D、碳酸钙不溶于水,得不到溶液,故D错误;故选:A.

点评:

充分考虑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物质的溶解性,才能准确把握此题,得出一个正确的结果.

单选题

将20℃时某KNO$_3$溶液均分为两份,第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a克晶体;第二份恒温蒸发掉20克水,析出晶体b克.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2a=b
B
2a≤b
C
2a≥b
D
2a<b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饱和溶液蒸发水会析出晶体,不饱和溶液蒸发水不会析出晶体,根据蒸发水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

解:如果开始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则蒸发掉20克水,是蒸发掉10g水的2倍,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是蒸发掉10g水析出晶体质量的2倍,即b=2a;如果开始的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一开始蒸发的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要比析出晶体后,最后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小,即2a<b,所以a与b的关系是2a≤b.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饱和溶液蒸发水会析出晶体,不饱和溶液蒸发水不会析出晶体,什么时候成了饱和溶液了,再蒸发水才开始析出晶体.

单选题

20℃时,恒温蒸发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析出3克晶体;第三次再蒸发掉10克水,析出m克晶体(  )

A
m<3
B
M≤3
C
M>3
D
m≥3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的状态进行分析,温度为T℃的硝酸钾溶液,两次恒温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数值的大小关键是看原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当原溶液是T℃的饱和溶液时,两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时析出的晶体应该相等,都等于3克,当原溶液是T℃的不饱和溶液时,则第二次蒸发掉10克水析出的晶体质量应该大于第一次析出的晶体质量,所以第二次蒸发10克水恢复到T℃析出晶体的质量为等于或者大于3克.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溶解度的有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

单选题

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B.分别取60℃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 g和n 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为A<B
B
30℃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为A=B
C
30℃时,若溶解度A>B,则晶体质量一定为m<n
D
30℃时,若溶解度A<B,则晶体质量一定为m>n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的知识以及溶液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B.分别取60℃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

A、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为A<B,错误;

B、30℃时,A、B的溶解度大小不知道,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为A=B,错误;

C、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B,30℃时,若溶解度A>B,则说明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则晶体质量一定为m<n,正确;

D、根据C分析可以知道,晶体质量一定为m<n,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知识以及饱和溶液结晶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单选题

恒温时,m克某物质溶液蒸发掉0.6m克水,能析出0.1m克不含结晶水的该物质的晶体,再蒸发0.1m克的水,又能析出0.1m克晶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25%
B
70%
C
50%
D
30%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第二次蒸发属于饱和溶液蒸发,根据饱和溶液蒸发水析出晶体的质量计算出该物质的溶解度,再利用饱和溶液计算出含有的溶质质量,再加上开始不饱和溶液蒸发水析出晶体的质量,除以总溶液质量算出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由m克某物质溶液蒸发掉0.6m克水,能析出0.1m克不含结晶水的该物质的晶体,再蒸发0.1m克的水,又能析出0.1m克晶体,可知第二次蒸发属于饱和溶液蒸发,由蒸发0.1m克的水,又能析出0.1m克晶体可知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1:1;在第一次蒸发水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此时溶液质量为m-0.6m-0.1m=0.3m,所以这些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0.15m,所以原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0.15m克+0.1m克=0.25m克,所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 {0.25m克}{m克}$×100%=25%.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蒸发0.1m克的水,又能析出0.1m克晶体可知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1:1,求出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再进行计算即可.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图片]...
展开详情

201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

201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展开详情

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

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展开详情

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

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展开详情

小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到湿润

小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到湿润的 $\text{pH}$ 试纸上,测得 $\text{pH}=4$,她推测该溶液为酸性,下列对她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