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如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多选题

(多选)如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所用的药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所用的发生装置.

B、从所选的干燥剂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图中长颈漏斗下端一定要注意在液面以下.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但是气体通入方向错误,洗气应该长进短出.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故D正确

故选B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解题关键是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举一反三
多选题

(多选)下列CO$_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  )

A
B
C
D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实际操作分析装置是否具有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效果.

解答:

解:A、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排出干燥管并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进入干燥管,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A不符合题意;

B、固体放在大试管中酸放在小试管中,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故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故B符合题意;

C、该装置将固体放于铜网上,铜网放入液体,反应生成气体,将铜网拉出,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C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反放于隔板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即使夹上弹簧夹液体也无法压入长颈漏斗,故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掌握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实验装置的设计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选题

(多选)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先预热
B
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C
蒸发溶液时,在蒸发皿下垫石棉网
D
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题目答案

CD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皿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应先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为防止点燃一氧化碳时发生爆炸,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发皿可以直接进行加热,不用垫石棉网,故选项说法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应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上的烧杯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多选题

关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氧化铜
B
先加热氧化铜再通入一氧化碳
C
反应结束,先停止通入CO,再熄灭酒精灯
D
反应尾气要处理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是:‘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即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加热氧化铜,由黑变红先撤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同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解答:

解: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加热氧化铜,目的是排尽试管内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正确;

B、先加热氧化铜再通入一氧化碳,会造成试管内有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发生爆炸,故错误;

C、反应结束先撤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在较高温度下被氧化,故操作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故反应尾气要处理,防止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正确;

故选AD.

点评:

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及操作的原理,一氧化碳的性质即可顺利解答.

多选题

(多选)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O$_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CO和O$_2$的体积比为2:1
B
生成的CO$_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二
C
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
D
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两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参加反应的CO和O$_2$的体积比;

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生成的CO$_2$分子个数与原来气体分子数关系;

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气体体积关系;

D、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可根据原混合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判断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

解答:

解: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_2$$\xlongequal[]{点燃}$2CO$_2$,参加反应的CO和O$_2$的分子个数比为2:1,则参加反应的CO和O$_2$的体积比为2:1;故A正确;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_2$$\xlongequal[]{点燃}$2CO$_2$,每2个CO分子与1个O$_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_2$分子,而原混合气体中CO和O$_2$分子个数相等,则生成的CO$_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二分之一;故B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_2$$\xlongequal[]{点燃}$2CO$_2$,每2个CO分子与1个O$_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_2$分子,即三体积混合气体反应后变为二体积,而原气体为相同体积的CO和O$_2$混合,即四体积的混合气体反应后还有一体积氧气剩余;因此,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故C正确;

D、原气体为相同体积的CO和O$_2$混合,混合气体中CO和O$_2$分子个数为1:1,其中C、O原子个数比为1:3;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仍为1:3;故D不正确;

故选AC.

点评:

本题需要通过准确理解所给的重要信息,利用该信息实现分子个数与气体体积之间的转换,体现出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多选题

(多选)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物质的价格、是否美观、是否便利等因素.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的关系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铁制水龙头通常镀铬来防锈,一般不镀金的原因是金的价格昂贵
B
菜刀用铁制而不用铅制的原因是铅的硬度比较小而且有毒
C
白炽灯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的原因是锡的熔点低
D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而不用银的原因是银没有延展性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分析:

选择材料时,价格、性能是重要的参考数据;

铅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

白炽灯灯丝发光时放热,产生的温度很高;

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解答:

A、金的价格昂贵、质地柔软,铁制水龙头如果用镀金来防锈,既不经济也不合适,所以铁制水龙头不镀金的原因是因为金的价格昂贵、质地柔软.解释不正确.

B、菜刀是用来切菜的,如果用铅制的菜刀切菜,铅容易进入人体中,会危害身体健康.解释正确.

C、锡的熔点低,如果制作白炽灯灯丝,通电时很容易熔断.解释正确.

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用银的原因是因为银的价格远远高于铜.解释不正确.

故选:AD.

点评: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图片]...
展开详情

201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

201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展开详情

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

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展开详情

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

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展开详情

小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到湿润

小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到湿润的 $\text{pH}$ 试纸上,测得 $\text{pH}=4$,她推测该溶液为酸性,下列对她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