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 读趣百科

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包括诗歌大意、主题等,是诗歌赏析的关键和基础。


常用方法:

1.知人论世看内容:结合诗人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2.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3.抓关键性语句。

4.注意诗歌题材。

习题练习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苏 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等七州。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暂无解析
问题1.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吴音渐已变儿童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诗的前两句“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写:我常常在梦中回到远隔万里的家乡,久住吴地,连小孩也是满口吴地方言了。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其中最能表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吴音渐已变儿童”——孩子的口音逐渐变成了吴地口音,侧面写出了诗人来此地的时间之长。

问题2.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能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苏轼此诗写于任杭州通判时,全诗表达了对同乡僧人的崇敬和对相隔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怀念之情,也流露了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调节的心境。诗句“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是说:文长老方丈的心中真有其“道”——安闲淡泊的生活,无须用语言表达;而我除了写诗以外,什么事都不成。真的希望能去天台山“求道”,也更希望自己的诗词能享誉整个浙东呀。诗人既表达了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还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而感到无奈,更希望能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自己的诗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分析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重要考点,以考查逻辑顺序为主。常用方法:1.了解常见的说明顺序种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抓标志词快速判断)2.掌握常见答题模式①使说明更有条理,便于读者理解②按照逻辑顺序加以...
展开详情

虚实结合及其作用在诗歌中的运用

虚实结合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虚”指想象、联想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到。方法技巧:1.虚实结合,能达到虚中有实...
展开详情

归纳作者观点

考查形式:1.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分别论证的?方法技巧:1.论点是陈述句或判断句,不能是疑问句、反问句等;一般固定结构是(······怎么样/某某是······)2.论点...
展开详情

选择或补充论据

方法技巧:1.论据包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首先审题明确补充的论据类型;2.论据的要求:典型性、真实性、权威性、紧扣论点。答题技巧:1.事实论据(人+事+结果)。 2.道理论据(人/出处+名言、格...
展开详情

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典型特征的细枝末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以增强文章的生动形象性和真实性。方法技巧:1.明确细节描写的一般作用,如显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