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单选题

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当社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一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B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C

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的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

D

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常 见修辞手法的能力。选项1-项,“芦苇如绿色的浪潮”属于比喻,把“芦苇”比作“浪潮”。选项2-项,属于简单比较,没有运用修辞手法。选项3-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选项4-项,“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举一反三
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觅食 壁垒 易拉罐 独竖一帜

B

炊烟 咋舌 顶梁柱 责无旁贷

C

驱除 静谧 蒸溜水 立竿见影

D

嘻闹 提练 满堂彩 无动于衷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选项1-项,竖一树。选项3-项,溜一馏。选项4-项,嘻一嬉,练一炼。

单选题

下列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茫(miǎo)粉(chá)骗( kuāng)

B

虚( xuán)粉(zǐ) 拜(fó)

C

相(zhǎi) 麻(zuì)叹(kǎi)

D

悟(xǐng)梁(jí)若(tǎng)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选项2-项,脂zhī。 选项3-项,宰zǎi。选项4-项,脊jǐ。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B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自己)

C

但不幸的是逐渐起来了。(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D

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一却也是事实。(怀古伤今:怀念古代,哀叹现在。表示对现状不满的怀旧思绪)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选项2-项,“为民请命”指替百姓向上申诉,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痛苦等。

单选题

“其实,从古至今,杂文虽为某些人所不喜,却一直是颇受大众欢迎的文学样式。”对这句话中“某些人”与“大众”的含义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某些人”指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大众”指普通的老百姓。

B

“某些人”指当官的,“大众”指文化程度较低的人。

C

“某些人”指有一定权势而又行为不端的人,“大众”指人民群众。

D

“某些人”指贪官污吏,“大众”指少部分有文化的群众。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结合上下文尤其是第四段内容,从数量角度区分,“某些人”数目较少,“大众”指大多数人;从社会地位身份角度区分,“某些人”与“大众”相对,有一定权势;从感情色彩角度区分,“某些人”令人厌恶。

单选题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具有鲜明杂文语言色彩的一句是()

A

牛:我像一个不多言不多语的老好人,始终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B

羊:我们是温顺、友好的代名词,也有人评价我们不思反抗。

C

鸡:能随得主人一起升天,我们的经验是高声汇报“个个大”。

D

鼠:我们特有的外形和习性,导致了和鼠相关的成语多为贬义。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杂文“或是委婉含蓄地讽喻劝诫,或是慷慨激昂地指斥弊端,总之皆具有批评或批判性”,“而幽默讽刺、嬉笑怒骂”是许多优秀杂文的特点。选项选项3-,针对一些社会弊端讽刺批判,符合杂文语言特点。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阅读《片片碟衣生》一文,完成下题。片片蝶

阅读《片片碟衣生》一文,完成下题。片片蝶衣生镯耳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
展开详情

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

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展开详情

在一次有12人参加的数学测试中,得100分,95分,90分,85分,75分的人数分别是1,3,4,2

在一次有12人参加的数学测试中,得100分,95分,90分,85分,75分的人数分别是1,3,4,2,2,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分学历类填空题,升学考试填空题,中考填空题,语文填空题...
展开详情

下列加粗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加粗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详情

曾经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

曾经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让“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学们之间讨论。...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