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 烟 - 读趣百科
  • 1
    1
    pop-top-arrow
  • 2
    2
    pop-top-arrow
  • 3
    3
    pop-top-arrow
  • 4
    4
    pop-top-arrow
  • 5
    5
    pop-top-arrow
  • 6
    6
    pop-top-arrow
  • 7
    7
    pop-top-arrow
  • 8
    8
    pop-top-arrow
  • 9
    9
    pop-top-arrow
  • 10
    10
    pop-top-arrow
  • 11
    11
    pop-top-arrow
  • 12
    12
    pop-top-arrow
  • 13
    13
    pop-top-arrow
  • 14
    14
    pop-top-arrow
  • 15
    15
    pop-top-arrow
  • 16
    16
    pop-top-arrow
  • 17
    17
    pop-top-arrow
  • 18
    18
    pop-top-arrow
  • 19
    19
    pop-top-arrow
  • 20
    20
    pop-top-arrow
  • 21
    21
    pop-top-arrow
  • 22
    22
    pop-top-arrow
  • 23
    23
    pop-top-arrow
  • 24
    24
    pop-top-arrow
  • 25
    25
    pop-top-arrow
  • 26
    26
    pop-top-arrow
  • 27
    27
    pop-top-arrow
  • 28
    28
    pop-top-arrow

28

他乘坐马车沿着乡间小道相当缓慢地走着,没有任何特别的事故:只有一次,后轮的箍裂了。铁匠焊了又焊,嘴里又是骂车轮又是骂自己,弄到最后扔下不管了。幸好在我们这里,即便轮箍裂了也能照样走得很好,尤其是走“软路”,也就是走在泥泞上。不过李特维诺夫也碰到两三次相当有趣的奇遇。在一个驿站上,他碰到以毕沙尔金为首的调解委员会正在开会,他使李特维诺夫想起了梭仑或是所罗门:他的话具有如此高深的智慧,地主和农民双方都对他无限尊敬……从外表来看,毕沙尔金也颇似古代的贤人:他头顶的头发通通脱落,发胖的脸上凝结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庄严的美德。他欢迎李特维诺夫“到我的——如果我敢于应用这样自负的表达的话——县里来”,于是在一种善意的冲动之下发起愣来。然而他还是谈了一个有关渥罗希洛夫的消息,这位荣誉榜上有名的勇士重新担任军职,并且已经为自己团里的军官讲课:《论佛教》或是《动力》诸如此类……毕沙尔金记不清楚了。在第二个驿站,李特维诺夫好久都弄不到马匹。当时正是拂晓,他坐在自己的车里打盹。一个似乎熟悉的声音惊醒了他,他睁开了眼睛……

天哪!这个穿着灰色短外衣和宽大睡裤、站在驿站台阶上破口大骂的先生,难道不是古巴廖夫先生吗?……不,这不是古巴廖夫先生……不过,简直像得惊人!……只不过这位老爷的嘴巴更大,牙齿更尖,沮丧的眼神更为凶狠,而且鼻子更大,胡子更浓,整个外貌更为肥大笨重,也更使人憎恶。

“混——账,混——账!”他凶狠地慢慢吼着,一张狼嘴张得老大,“讨厌的乡巴佬……瞧瞧……这就是大捧而特捧的自由……连马匹也弄不到……混账!”

“我正在叫他呢,斯捷潘·尼古拉耶维奇老弟。麦歇罗斯顿!”

“得啦,得啦,庞巴耶夫。”李特维诺夫再三地说,探出身来拍拍他的肩膀。

“来了,斯捷潘·尼古拉耶维奇,来了。你呢,亲爱的,过得挺得意,蛮享福吧!哦,谢天谢地!你现在到哪儿去?……哦,没想到,没猜着……还记得巴敦吗?哎哟,那才叫好日子哪!对了,你还记得宾达索夫吗?想得到吗?他死啦。他当了消费税征收员,有一次在小饭铺里跟人打起来;人家用台球杆子打破了他的头。是的,是的,现在日子不好过!不过我还要说:罗斯……我们的这个罗斯啊!你就看看这一对蠢鹅吧!全欧洲也找不出这样的,真正的阿尔扎玛斯种!”

“我不是早就对您说过了,老弟,”大古巴廖夫说,“他一点用都没有,地道的寄生虫!只有您,为了老交情……麦歇罗斯顿,麦歇罗斯顿先生!……你上哪儿去了?”

“也只有这两个人。他回到这儿快半年了。别人都被压垮了,唯独他好好的。跟哥哥住在农村里,你就该听听他现在的……”

“庞巴耶夫!”两兄弟在屋里像打雷一样高声吼叫。

“玛特辽娜分子,大伙都这样称呼她那一派的人。”

“带着谁?”

“好呀,我亲爱的,”他低声地说,“刚说‘你好’就该说‘再见’了!……你听,他们在叫呢。”

庞巴耶夫说完这句热情洋溢的话,马上跑进驿站,那里正叫着他的名字,肆无忌惮地辱骂着。

“您今天见过拉特米洛娃夫人了吗?”一位贵妇柔声问道。

“姑姑,姑姑,这是怎么啦?”达吉雅娜对刚刚走进来的卡彼托琳娜·玛尔柯芙娜说。

“瞧瞧……瞧瞧……到了什么地步……”他抽抽噎噎地说。

当天黄昏时分李特维诺夫到了达吉雅娜的村子。他从前的未婚妻的小屋坐落在小山岗上,四周都是新辟的花园,山下有一条小溪流过。这座小房也是新的,刚造好,隔着小溪和田野远远可以望见。李特维诺夫远在两里之外就看见它的尖顶阁楼和一排在夕阳里闪耀着红色余晖的小窗。他从最后一个驿站开始就已感到一种隐秘的激动,但此刻他简直是慌乱起来,一种多少有些惶恐的、愉快的慌乱。“她们会怎么接待我,”他想,“我又怎么见她们呢?……”为了排遣情怀,他跟车夫攀谈起来,这是个稳重的庄稼汉,蓄着银白胡子,他讨了三十里的车钱,其实这段路程还不到二十五里。李特维诺夫问他知不知道谢斯托娃家的女主人。

“庞巴耶夫!”

“你怎么会到这儿来的呢?”李特维诺夫问,“这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他们叫的是个法国人呢……”

“混——账,混——账!”这时从门后传来另一个声音,然后在台阶出现——穿着同样的灰色短外衣和宽大的睡裤——这次的的确确,毫无疑问,是货真价实的古巴廖夫先生本人,斯捷潘·尼古拉耶维奇·古巴廖夫。“讨厌的乡巴佬!”他学着哥哥的腔调接着说(看来第一位先生就是他的大哥,替他管理田产的老派的爱打人的地主),“应该揍他们一顿,对准他们那副嘴脸揍。这是给他们的自由……叫他们撑死……自治!……我叫他们尝尝厉害!……对啦,这位麦歇罗斯顿到哪儿去啦?他在干什么?……这应该是他的事,这个好吃懒做的东西……简直叫人不得安生……”

“我在他们那儿……管理家务,管家,”庞巴耶夫回答,手指着驿站那边,“为了开玩笑,我就变成了法国人。老兄,有什么法子!没饭吃,分文全无,不得不套上枷锁。顾不上自尊心了!”

“达妮雅,”他反复地说,“达妮雅!你饶恕我了吗,达妮雅?”

但他仍在抽噎。

“玛特辽娜·库兹明尼施娜有派?人数多吗?”

“罗斯顿!罗斯顿!”伟大的小古巴廖夫吼叫起来,“您好好地叫唤叫唤他,道利密东特·尼古拉伊奇老哥!”

“由他,由他去,达妮雅,”慈祥的老妇人回答,“你瞧,他来请罪了。”

李特维诺夫差点要喊出声来。这个倒霉的热心人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轻骑兵的短外衣,袖子上满是破洞,一副寒酸相。他的相貌并没有什么改变,只是口眼歪斜,都挤到一块,惊惶的双眼露出一种奴颜婢膝的恐惧,饥饿的驯服,然而染色的胡髭依旧翘在肿起的嘴唇上。古巴廖夫兄弟站在台阶上立刻同声将他辱骂。他站在他们下面,在泥泞之中,卑躬屈膝地弯着腰,使劲怯生生地赔着笑脸,便帽在通红的手指里捏成一团,两只脚交替地在地上踏着,嘴里喃喃说,马匹,嗯,马上就备好……但是这两兄弟不肯罢休,直到小古巴廖夫的眼睛终于看见了李特维诺夫为止,不知是因为认出了他,还是当着外人不好意思,反正他是突然像熊似的把脚跟一转,背过身去,用牙咬咬胡子,一瘸一跛地走进了驿站。他的哥哥马上住口,也像熊一样转过身去,跟在他背后走了。显然,伟大的古巴廖夫即使在祖国也没有丧失自己的影响。

“他早就回国了吗?他怎么能离开自己那些老伙伴呢?”

“我在这儿,我在这儿,我在这儿!”传来一个匆匆忙忙的声音,接着从屋角跳出来了一个人——庞巴耶夫。

“我今天在丽莎家遇见她,”女主人用风吹琴一样优雅的声音回答,“我为她惋惜……她有刻薄损人的才智……elle n'a pas la foi。

庞巴耶夫抬起了头,赶快拭去泪水。

然而应该到此结束了:而且也没有什么好添的,读者自己也能猜得到……但是伊琳娜如何了呢?

“去葡萄牙?这不是荒唐吗?”

“谢斯托娃家的?怎么不知道!女主人心地好,没说的!还替我们庄稼人看病呢。我说的是真话。她们是医生!全区的人都来找她们。真的。不断地来。譬如说,要是有人生病,有人受了伤或是别的什么毛病,马上就去找她们,她们马上就给敷药,或是给药粉、药水——马上就好了,挺管用。可是不能送点什么表表谢意。我们,她们讲,这可不能答应,我们又不是为了钱。她们还办了一所学校……嗐,这可是个无用的东西。”

尽管她已经年满三十,还是那么娇艳迷人,数不清的年轻人爱上了她,还会有更多的人爱她,如果不是……如果不是……

“是的,是的,”贵妇重复说……“我还记得,这是彼得·伊凡内奇对她的评论,他讲得对极了,qu'elle a……qu'elle a有刻薄损人的才智。”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