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下列题目。老枣树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下列题目。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 妈妈给你打枣吃。 ”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 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⑪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⑫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⑭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⑮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暂无解析
1.解答题

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内容:相同点都写了“我”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母亲对“我”的开导(或劝慰)。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写“我”瘫痪后在绝望情况下母亲想办法开导“我”的情景,本文画线句是写“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的情景。

写法:相同点都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除了动作和语言描写,还用了神态描写,而本文画线句子没有神态描写。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本文第⑨段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写了“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的情景;《秋天的怀念》中的这段文字则是运用了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写了“我”瘫痪后在绝望的情况下母亲想办法开导“我”的情景。由此分析作答即可。

2.解答题

阅读第⑥—⑪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示例:

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时打枣。

第三次:_____后打枣。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蒙冤憋屈

高考落榜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细读第⑥一段,明确该部分主要叙写了三次打枣的往事。其中第⑨段写的是第二次打枣,原因是“我”在学校受了同学的冤枉,内心感到憋屈。第段写的是第三次打枣,原因是“我”高考落榜,内心绝望。用四字短语概括即可。

3.解答题

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我”的成长历程。(2)“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3)老枣树。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散文线索的把握能力。文章的线索可以是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或作者的情感等。本文通过“老枣树”将文章的故事串编在一起,叙写了“我”的成长历程和“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由此可见,本文有多条线索:事物线索——老枣树;情感线索——“我”对母亲的怀念;人物线索——“我”的成长历程。据此理解作答。

4.解答题

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强调作用,表达“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

(2)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本题连用三个“终于”,分别写了“我”对“芽”“花”“枣”的企昐,排比句使情感表达更强烈。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把“母亲”比作“老枣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情感要结合老枣树的特点来体会。

举一反三
阅读解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在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0日,有删改)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散步》,完成下列题目。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来了。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莱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谢谢你允我回报

①探视之后,我离开重症监护室,走出医院,走到附近的商厦——我想给他买块表。

②在专柜前选中一款机械表:银色表盘,金属表链。我确定他喜欢,别问为什么,他没说过,但我就是知道。价位适中,不算昂贵,否则他会心疼钱;也不算便宜,否则我会心疼给他的不够好。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我和他都心安。付款后,让营业员将表链拆掉两个扣。我知道他手腕的尺寸,也知道他喜欢将手表略宽松地环在腕上,可以不时轻轻晃晃。包装盒精美宽大,我将它抱在胸前,走回医院。

③这是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第三天,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家人都在做最坏的打算,但我却坚信他会醒过来。我只想他醒来时对他说:“爸,给,你要的手表。”

④没错这块腕表, 是他入院前要过的。 一次吃晚饭时,他半开玩笑说:“闺女,看我这表该换换了!年头太长,越来越不准了,每天都会差个两分钟。”我不假思索,当即应允:“买。”过了一会儿才笑着反问:“干吗又让我买?”他呵呵地笑:“最近你不是刚赚了稿费嘛,还不好好孝敬孝敬你爸?”入口的米饭喷了一桌子,我哈哈大笑:“爸,你也太有心计了!”

⑤是的,爸爸有心计,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我的软肋在哪儿,一戳就中。我的软肋连我妈都知道,她常说:“欠你爸的,迟早是要还的。”

⑥没错,我欠他的。在我成长的那么多年,仅是物质的亏欠便不计其数。

⑦读初二时,小城里富裕人家的姑娘流行骑那种彩色变速车。班里有了第一辆,我眼热不已。回来一说,我妈眼睛瞪得老大:“那么贵,咱可买不起!”他,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然后真就买了。为此,全家人集体节衣缩食两个月。工作之余一向喜欢种花养草的他,还去一家修理厂打了两个月短工。

⑧这并不是特殊事例,而是常态。在我成长的年代,生活并不丰裕,但他总是倾其所有宠我爱我。

⑨所以,早到了该还的时候了。

⑩他也拿捏住了这一点,于是这些年,我和他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⑪“闺女,这手机按键不大好用了。”

⑫“换。”

⑬“闺女,今天上街看到一种电动车又轻便又好看。

⑭“买。”

⑮“闺女,对门你李伯伯的儿子给他买了个按摩椅,看着挺好的。”

⑯“买。

⑰我妈总嫌他向闺女要这要那,而我明白,从前他的给,现在他的要,其实都是对我的好——他知道如果不给我宠爱他的机会,我此生怎会安心?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⑱还记得他第一次跟我要的,是一顶“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的毛呢礼帽”。当时,我几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场,好不容易才寻到他想要的那一款。付账,将礼帽小心装好。我松了口气,然后想象他戴上这顶礼帽的模样,想象他欣喜得犹如一个孩子得到心爱玩具的眼神,我突然被一种庞大的幸福感击中了。

⑲这种幸福感从不曾有,又无法言语,是任何一种快乐都不能代替的。而这种幸福感,他早早就知道了吧?在那些年,他绞尽脑汁又倾尽一切宠爱我的时候曾经一一享受过吧?所以,他要把这种幸福传递到我手中,让我一遍遍感受和重温。

⑳我只想说,他做父亲的智慧超过很多人。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子女含辛茹苦倾尽一切,却舍不得让孩子分担分毫;我见过太多父母把一生的苦难尝尽却舍不得分享子女人生的甘甜,拒绝子女的付出……可是我,从来都不认可这种做法。在适当的时侯索取回报,这正是他的智慧,也是他给予我的额外的恩赐。

只是这一次,手表还没来得及买他就被查出食道癌,手术后当晚因肺部感染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那晚,我在监护室外空寂的走廊中坐了很久,把刚买回的新腕表放在耳边,听指针“嗒嗒”的声音 ,像心跳……

他是在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六天醒过来的。医生都说是奇迹。

我并不这样想。

回到普通病房后我拿出腕表递到他眼前:“爸,给,你要的手表。”他抬起左手手臂,示意我帮他戴上。戴好后,他轻轻晃晃,咧开嘴笑了。我看着他,76岁的勇敢的他,勇敢地醒过来,让我还可以继续偿还我的所欠,回报他的付出。

压制了许久的眼泪突然而至。

(取材于海宁的同名文章)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注】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ト: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靠着。⑩何其:多么。⑪老妪:老妇。⑫自若:依然如故。⑬不肖:不成材。⑭诸:相当于“之于”。⑮诀别:分别。⑯宁:难道。⑰徐:慢慢地。⑱售:这里是“买”的意思。⑲券:契据。⑳翌日:次日。㉑索:求取。㉒直:通“值”,价钱。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参考译文:

邵民瞻替苏东坡买了一栋房子,花了五百贯钱,东坡尽其所有积蓄也仅仅能偿还而已。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已经过了几天了。夜里苏东坡和邵民瞻在月光下散步,不经意到了一个村子,听到有一位老妇哭得很悲伤,东坡走过去斜靠着倾听,说:“奇怪啊,她是多么悲伤啊!难道有难以割舍的大事伤了她的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妇,老妇看到东坡人,仍旧像原先一样哭泣。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悲痛到这种地步。老妇说:“我家有一栋房子,已相传百年,一直保存到现在。但是我的儿子不成材,就把这所宅子卖给了别人。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痛心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东坡也为她感到非常难过,问她的老房子在哪里,(原来)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于是东坡再三安慰老妇,并且慢慢地对她说:“您的房子是被我买了,您不必太难过,我理当将这房子还给您。”于是就令人拿来房子契据,在老妇面前烧了。同时叫她儿子次日迎接母亲回老屋去,竟然也没向她求取买房的五百贯钱。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详情

阅读第⑥—⑪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

阅读第⑥—⑪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第二次:_____时打枣。第三次:_____后打枣。...
展开详情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行文思路。答:__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行文思路。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详情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展开详情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主要承担“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七号”火箭的发射任务。②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建设也给海南国际旅游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③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