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有(  )①次 - 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多选题

(多选)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有(  )

①次氯酸

②二氧化硫

③活性炭

④过氧化钠,

其漂白原理是氧化还原原理的是.

A
次氯酸
B
二氧化硫
C
活性炭
D
过氧化钠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分析:

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具有漂白性,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①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物质;

②二氧化硫能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

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为物理变化;

④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物质;

则漂白原理是氧化还原原理的是①④,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漂白性,注意把握漂白原理,注意常见的三类漂白原理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举一反三
多选题

(多选)下列关于措施有利于减少SO$_2$的排放的是(  )

A
开发新能源,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
B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C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D
对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尾气进行吸收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分析:

A.化石燃料的废气中均含有CO$_2$、SO$_2$、NO_x等气体;

B.汽车燃烧的废气中均含有CO$_2$、SO$_2$、NO_x等气体;

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只能对已排放的气体进行净化;

D.对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尾气进行吸收,可减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浓度;

解答:

解:A.化石燃料的废气中均含有CO$_2$、SO$_2$、NO_x等气体,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可以降低大气中的CO$_2$、SO$_2$、NO_x浓度,故A正确;

B.汽车燃烧的废气中均含有CO$_2$、SO$_2$、NO_x等气体,多步行或乘公交车,少用专车或私家车,可以降低大气中的CO$_2$、SO$_2$、NO_x浓度,故B正确;

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说明二氧化硫已经排放,通过植物进行净化,不能减少SO$_2$的排放,故C错误;

D.对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尾气进行吸收,可减少SO$_2$的排放,降低大气中的SO$_2$浓度,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注意二氧化硫的排放处理,题目难度不大.

多选题

(多选)将充满NO$_2$、NO的试管倒扣在盛有足量水的水槽中,通入一定量O$_2$后一段时间,试管中充满水,则NO$_2$、NO、O$_2$三者的体积比(温度保持不变)不可能为(  )

A
3:3:4
B
4:3:2
C
8:4:5
D
1:1:1

题目答案

AB

答案解析

分析:

由4NO$_2$+O$_2$+2H$_2$O=4HNO$_3$、4NO+3O$_2$+2H$_2$O=4HNO$_3$可知,试管中充满水,则V(O$_2$)=$\frac {1}{4}$V(NO$_2$)+$\frac {3}{4}$(NO),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4NO$_2$+O$_2$+2H$_2$O=4HNO$_3$、4NO+3O$_2$+2H$_2$O=4HNO$_3$可知,试管中充满水,则V(O$_2$)=$\frac {1}{4}$V(NO$_2$)+$\frac {3}{4}$(NO),

A.3×$\frac {1}{4}$+3×$\frac {3}{4}$=3,氧气剩余,水不会充满试管,故A选;

B.4×$\frac {1}{4}$+3×$\frac {3}{4}$≠2,水不会充满试管,故B选;

C.8×$\frac {1}{4}$+4×$\frac {3}{4}$=5,水充满试管,故C不选;

D.1×$\frac {1}{4}$+1×$\frac {3}{4}$=1,水充满试管,故D不选;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气体的体积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多选题

(多选)下列操作能用于检验NH$_3$的是(  )

A
气体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B
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
气体与浓H$_2$SO$_4$靠近
D
气体与浓盐酸产生白烟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分析:

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使氨水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红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白烟.

解答:

解:NH$_3$+H$_2$O⇌NH$_3$.H$_2$O⇌NH$_4$_+OH_,

A.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故A正确;

B.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色,所以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B正确;

C.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所以氨气与浓硫酸靠近不产生白烟,故C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固体颗粒而产生白烟,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氨气的性质,明确属于碱性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无色的酚酞试纸变色,知道氨气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多选题

(多选)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及检验产物”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C不需要持续加热
B
D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C
B是无用装置
D
仅用该套装置和药品无法达到检验产物的目的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分析:

浓氨水易挥发,鼓入空气将挥发的浓氨水吹入B装置,B中的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干燥的氨气在C中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用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剩余干燥的一氧化氮在E中遇到空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F中的水生成硝酸,溶液显酸性,能够使石蕊变红色,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二氧化氮,据此解答.

解答:

解:A.氨气的催化氧化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能够维持反应继续进行,故A正确;

B.D中浓硫酸作用是检验水的生成,故B错误;

C.氨气要在C中加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必须进行干燥,B的作用为干燥氨气,不能缺少,故C错误;

D.D中浓硫酸除了能够吸收水外还能吸收未参加反应的氨气,不能通过D装置增重得出结论反应生成水,一氧化氮为无色,而一氧化氮容易被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所以也不能通过颜色断定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为实验题,考查了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明确实验原理及各装置的作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多选题

(多选)对以下实验装置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图①装置做喷泉实验
B
利用图②装置收集SO$_2$并吸收尾气
C
实验室里利用图③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氨气
D
利用图④装置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题目答案

CD

答案解析

分析:

A.HF不能用玻璃瓶;

B.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

C.碳酸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可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得到干燥的氨气;

D.实验室可用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解答:

解:A.氢氟酸可与二氧化硅反应,则不能用玻璃容器完成该实验,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B错误;

C.碳酸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可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得到干燥的氨气,故C正确;

D.实验室可用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气体的制备、收集、除杂以及胶体的制备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中等.

模式切换
热门推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学历类单选题,升学考试单选题,高考单选题,化学单选题...
展开详情

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的硝酸、98%的硫酸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

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的硝酸、98%的硫酸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是()学历类单选题,升学考试单选题,高考单选题,化学单选题...
展开详情

(多选)关于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多选)关于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

(多选)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气

(多选)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气)⇌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展开详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