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读趣百科
单选题

在H$_2$O+CH$_3$COO_⇌CH$_3$COOH+OH_的平衡中,要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入NaOH固体
B
加入冰醋酸
C
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在H$_2$O+CH$_3$COO_⇌CH$_3$COOH+OH_的平衡中,要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反应是吸热过程,依据平衡移动原理可以利用升高温度或加入酸促进水解.

解答:

解:在H$_2$O+CH$_3$COO_⇌CH$_3$COOH+OH_的平衡中,要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反应是吸热过程,

A、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后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进行,故A错误;

B、加入冰醋酸电离大于水解,醋酸分子浓度增大程度大,水解程度减小,故B错误;

C、反应体系是溶液中的反应,增大压强对平衡无影响,故C错误;

D、水解是吸热过程,升温促进水解正向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衡移动原理的分析判断,注意平衡特征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单选题

在N$_2$+3H$_2$ $\underset{高温高压}{\overset{催化剂}{\rightleftarrows}}$ 2NH$_3$的反应中,在5s中N$_2$由6mol/L减至2mol/L.则NH$_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
2.4 mol/(L•s)
B
1.6mol/(L•s)
C
0.8 mol/(L•s)
D
0.08 mol/(L•s)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在5s中N$_2$由6mol/L减至2mol/L,根据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v=$\frac {△c}{△t}$计算出N$_2$的平均反应速率,再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出氨气的反应速率.

解答:

解:在5s内N$_2$由6mol/L减至2mol/L,所以△c(N$_2$)=6mol/L-2mol/L=4mol/L.

所以5s内N$_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_2$)=$\frac {4mol/L}{5s}$=0.8mol/(L•s),

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氨气的反应速率为:v(NH$_3$)=2v(N$_2$)=0.8mol/(L•s)×2=1.6mol/(L•s),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通常用定义法、化学计量数法求算.

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一定没有单质生成的是(  )

A
加成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氧化还原反应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A、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B、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C、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加成反应是断开不饱和键生成饱和键的过程,无单质生成,故A正确;

B、分解反应可以是一种化合物分解生成单质,比如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故B错误;

C、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有单质生成,比如铝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几种常见化学反应类型以及该反应类型的特点,掌握有单质生成存在化合价的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单选题

当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将(  )

A
吸收能量
B
放出能量
C
可能吸收能量也可能放出能量
D
能量不会改变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当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吸收能量;当化学键形成时,释放能量.

解答:

解:当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吸收能量;当化学键形成时,释放能量,所以当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将放出能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能量转化的原因,难度不大,明确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单选题

已知直链烷烃A和B,A比B多一个碳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沸点比B高
B
A相对密度比B小
C
一般情况下,同碳原子的烷烃的沸点和密度低于烯烃
D
已知A在常温下为液态,则B也一定为液态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烃都是分子晶体,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而分子间作用力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分子晶体的状态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间作用力的增大,烷烃由气态到液态到固态.

解答:

解:A.烷烃A比B多一个碳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强,沸点高,故A正确;

B.烷烃A比B多一个碳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密度大,故B错误;

C.同碳原子的烷烃和烯烃,烷烃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密度大,故C错误;

D.A比B多一个碳原子,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若A是液态,B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烃的物理性质,属于基础题,题目难度不大,记住烃的沸点规律,就可求解.

单选题

下列有关乙烯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乙烯前要先检验乙烯的纯度
B
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大量白雾
C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D
120℃时,与足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压强不变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中混有氧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

B、根据乙烯燃烧时的现象来判断;

C、根据乙烯燃烧时的现象来判断;

D、根据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来判断;

解答:

解:A、因可燃性气体中混有氧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乙烯是可燃性气体,故A正确;

B、因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故B错误;

C、因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故C正确;

D、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_2$H$_4$+3O$_2$$\xrightarrow[{"type":"string","value":"点燃"}]{}$2CO$_2$+2H$_2$O,120℃时,这是一个前后气体分数不变的反应,所以容器内压强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乙烯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即可完成.

单选题

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则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使紫色石蕊变红
B
与钠反应
C
发生酯化反应
D
发生氧化反应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通过题意结合图片知,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_3$CH$_2$OH,为乙醇,根据乙醇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通过题意结合图片知,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_3$CH$_2$OH,为乙醇,

A.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乙醇呈中性,所以不能使石蕊变红,故A选;

B.钠能和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和乙醇钠,故B不选;

C.乙醇能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C不选;

D.乙醇能与氧气在铜或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比例模型为载体考查了乙醇的性质,正确判断化合物及其具有的官能团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多选题

(多选)氯原子对O$_3$分解有催化作用:Cl+O$_3$=ClO+O$_2$ △H$_1$;ClO+O=Cl+O$_2$ △H$_2$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O$_3$=2O$_2$ △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O+O$_3$=2O$_2$的△H=E$_1$-E$_3$
B
O+O$_3$=2O$_2$是放热反应
C
△H=△H$_1$+△H$_2$
D
大气层中的臭氧无法再生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O+O$_3$=2O$_2$ 的反应为放热反应,△H=E$_3$-E$_2$,由Cl+O$_3$=ClO+O$_2$ △H$_1$、ClO+O=Cl+O$_2$ △H$_2$可知,利用盖斯定律来分析反应热的关系,空气中放电时氧气可转化为臭氧,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由图可知,生成物的能量低,O+O$_3$=2O$_2$ 的反应为放热反应,△H=E$_3$-E$_2$,故A错误;

B.O+O$_3$=2O$_2$ 的反应为放热反应,△H=E$_3$-E$_2$,故B正确;

C.由Cl+O$_3$=ClO+O$_2$ △H$_1$、ClO+O=Cl+O$_2$ △H$_2$可知,根据盖斯定律两个反应相加得到O+O$_3$=2O$_2$ ,即△H=△H$_1$+△H$_2$,故C正确;

D.空气中放电时氧气可转化为臭氧,则大气层中的臭氧可以再生,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盖斯定律,明确信息及图象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碱金属单质的熔点、沸点均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卤素单质的熔点、沸点也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降低
B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卤素单质的也一样
C
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随着最外层的电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D
并不是所有元素的原子均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卤素单质的熔点、沸点也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

B.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钾反常;

C.第二周期中O、F没有正价;

D.氕原子不含中子.

解答:

解:A.碱金属单质的熔点、沸点均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卤素单质的熔点、沸点也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故A错误;

B.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钾反常,故B错误;

C.第二周期中O、F最外层分别于6、7个电子,但是二者都无正价,故C错误;

D.并不是所有元素的原子均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例如氕原子不含有中子,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明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单选题

砷为第4周期第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
砷在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B
可以存在-3、+3、+5等多种化合价
C
As$_2$O$_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_3$PO$_4$弱
D
AsH$_3$的稳定性比PH$_3$强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同主族元素的元素周期律判断;

B、根据其最外层电子数结合同主族元素的元素周期律判断;

C、根据同主族元素的元素周期律判断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再判断其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D、根据同主族元素的元素周期律判断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再判断其氢化物的稳定性.

解答:

解:A同主族元素单质磷是固体,根据元素周期律知,砷是固体,故A正确.

B、N元素有-3、0、+2、+3、+5等多种化合价,根据同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判断,砷可以存在-3、+3、+5等多种化合价,故B正确.

C、磷比砷的非金属性强,根据元素周期律知,As$_2$O$_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_3$PO$_4$弱,故C正确.

D、磷比砷的非金属性强,根据元素周期律知,PH$_3$的稳定性比AsH$_3$强,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掌握程度.

单选题

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将铝粉和Fe$_2$O$_3$粉末混合均匀,置于纸漏斗上,外铺一层KCIO$_3$作氧化剂,外插一段光亮的镁带,然后点燃镁带.下列各组中能分别代替KCIO$_3$和镁带而引发铝热反应的是(  )

A
直接用酒精喷灯加热
B
KMnO$_4$、铝条
C
火柴头、浓盐酸
D
KMnO$_4$、鞭炮引线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为使反应顺利进行,加入的氯酸钾为助燃剂,点燃镁时反应可发生,镁为引燃剂,所以选项中必须提供代替镁的引燃剂、代替氯酸钾的助燃剂,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铝热反应中,为使反应顺利进行,可加入氯酸钾,为助燃剂,点燃镁时反应可发生,镁为引燃剂,

A.根据铝热反应装置可知,无法用酒精喷灯对反应的混合物进行加热,故A错误;

B.缺少引燃剂,铝热反应不会发生,故B错误;

C.火柴头可以做引燃剂,但是缺少助燃剂,无法达到反应所需温度,故C错误;

D.鞭炮引线为引燃剂,高锰酸钾为助燃剂,铝热反应可以发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放热反应发生条件,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铝热反应原理,明确镁条、氯酸钾在铝热反应中的作用为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单选题

钢铁防护方法有多种,如图中的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

A
b为电源负极
B
该方法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
电子流向:a→钢铁闸门→辅助电极→b→a
D
电源改用导线连接进行防护时,辅助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钢铁的防护方法有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即将钢铁做原电池的正极从而被保护;还有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即将钢铁做电解池的阴极从而被保护,从图示可知,由于有外加电源,故此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据此分析.

解答:

解:从图示可知,由于有外加电源,故此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A、在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中,钢铁要做电解池的阴极,即a为电源的负极,则b为电源的正极,故A错误;

B、该方法是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B错误;

C、在电解池中,电子由电解池的阳极→电源的正极→电源的负极→电解池的阴极,即电子要由辅助电极→b→a→钢铁闸门,故C错误;

D、电源改用导线连接进行防护时,即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则辅助电极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钢铁的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难度不大,为高考的高频考点.

单选题

常温下pH为2的盐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10mL该溶液稀释至100mL后,pH小于3
B
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2的氨水恰好完全中和
C
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水)×c(OH_)(水)═1×10_
D
该溶液中盐酸电离的c(H_)与水电离出的c(H_)之比为10_:1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盐酸溶液中氯化氢完全电离,溶液稀释10倍,溶液pH增大一个单位;

B、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C、常温下pH为2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和氢离子浓度相同为10_mol/L;

D、常温下pH为2的盐酸溶液中酸中氢离子浓度为10_mol/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0_mol/L.

解答:

解:A、盐酸溶液中氯化氢完全电离,溶液稀释10倍,溶液pH增大一个单位,将10mL该溶液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3,故A错误;

B、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2的氨水,平衡状态下的氢氧根离子恰好完全中和,一水合氨又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一水合氨过量,故B错误;

C、常温下pH为2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和氢离子浓度相同为10_mol/L,由水电离出的c(H_)(水)×c(OH_)(水)=1×10_,故C错误;

D、pH为2的盐酸溶液中酸中氢离子浓度为10_mol/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0_mol/L,溶液中盐酸电离的c(H_)与水电离出的c(H_)之比为10_: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分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理解应用,掌握溶液中离子积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含义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单选题

可逆反应:2A(g)+B(g)⇌C(g)+3D(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缩小体系体积,平衡正向移动
B
升高温度,放出的热量增多
C
若加入催化剂,放出热量减少
D
增加B的物质的量则A物质的转化率提高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B、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

C、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D、两种反应物,增加一种物质的量会提高另一种物质的转化率,本身转化率减小;

解答:

解:A、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平衡逆向进行,故A错误;

B、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反应放热减小少,故B错误;

C、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反应热不变,故C错误;

D、两种反应物,增加一种物质的量会提高另一种物质的转化率,本身转化率减小,增加B的物质的量则A物质的转化率提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平衡移动原理和反应特征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多选题

(多选)油脂水解的产物是(  )

A
氨基酸
B
葡萄糖
C
肥皂
D
酸和甘油

题目答案

CD

答案解析

分析: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

解答:

解: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肥皂)与甘油.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油脂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不可逆.

单选题

关于实验室制取乙炔,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
乙炔气体中常含有杂质,通常采用硫酸铜溶液洗气除杂
B
为了加快此反应的反应速率,通常往水中加入少许盐酸
C
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往溴水中,溴水褪色则证明产生了乙炔
D
通常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乙炔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A.硫酸铜溶液能吸收其中的杂质硫化氢;

B.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实验室制取乙炔本质为碳化钙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乙炔气;

C.生成的乙炔中含有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

D.根据乙炔、空气的密度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硫酸铜溶液能吸收其中的杂质硫化氢,所以用硫酸铜溶液洗气是为了除去杂质,故A正确;

B.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通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减缓反应的速率,往水中加入少许盐酸,反应会更加剧烈使反应无法控制反应速率,易酿成事故,故B错误;

C.电石中含有硫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具有还原性,能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r$_2$+H$_2$S═S↓+2HBr,硫化氢也能使溴水溶液中的溴单质还原而褪色,故C错误;

D.乙炔的式量为24,空气的平均式量为29,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乙炔难溶于水,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为载体考查了乙炔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制备乙炔的原理和乙炔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单选题

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Ca→CaO→CaCl$_2$
B
NaOH→Na$_2$CO$_3$→NaCl
C
O$_2$→CuO→Cu(OH)$_2$
D
C→CO$_2$→Na$_2$CO$_3$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知,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

解答:

解:A.2Ca+O$_2$=2CaO,CaO+2HCl=CaCl$_2$+H$_2$O,所以每一转化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A不选;

B.2NaOH+CO$_2$=Na$_2$CO$_3$+H$_2$O,Na$_2$CO$_3$+2HCl=2NaCl+CO$_2$↑+H$_2$O,所以每一转化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B不选;

C.2Cu+O$_2$$\xlongequal[]{△}$2CuO,但氧化铜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铜,故C选;

D.C+O$_2$$\xlongequal[]{点燃}$CO$_2$,2NaOH+CO$_2$=Na$_2$CO$_3$+H$_2$O,所以每一转化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正确运用物质分类及反应规律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单选题

Na$_2$O$_2$与水反应能够产生O$_2$,这一反应在呼吸面具、潜水艇及太空飞船中可为人体提供呼吸所用的O$_2$.下面对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_2$O$_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_2$O$_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C
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_2$O$_2$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
D
这是一个置换反应,有单质O$_2$产生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2Na$_2$O$_2$+2H$_2$O═4NaOH+O$_2$↑,利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剂、还原剂,并利用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来解答.

解答:

解:2Na$_2$O$_2$+2H$_2$O═4NaOH+O$_2$↑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则不属于置换反应,

且在反应中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即2Na$_2$$\dot{O}$2+2H$_2$O═4Na$\dot{O}$H+$\dot{O}$$_2$↑,

则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Na$_2$O$_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单选题

相同条件下,下列有关溶液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①pH=2的CH$_3$COOH溶液 ②pH=2的HCl溶液 ③pH=12的氨水 ④pH=12的NaOH溶液.

A
水电离出的c(H_):①=②=③=④
B
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C
将等体积的①、②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_2$的量①更多
D
分别向等体积的四种溶液中加水稀释至100 mL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酸碱溶液都抑制了水的电离进行比较水的电离程度;

B.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浓度大于0.01mol/L;

C.醋酸为弱酸,醋酸的浓度大于0.2mol/L,等体积的醋酸和盐酸中,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氯化氢;

D.碱溶液的pH大于酸溶液的pH,弱电解质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抑制水的电离,酸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碱溶液的氢离子是水电离的,所以四种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相等,都是10_mol/L,故A正确;

B.②pH=2的HCl溶液中氯化氢的浓度为0.01mol/L,而③pH=12的氨水中氨水浓度大于0.01mol/L,等体积的两溶液混合,氨水过量,若溶液显示中性,则盐酸的体积大于氨水,即:②>③,故B正确;

C.①pH=2的CH$_3$COOH溶液中醋酸浓度大于0.01mol/L,而②pH=2的HCl溶液中氯化氢的浓度为0.01mol/L,等体积的两溶液中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氯化氢,与铝反应时,醋酸生成的氢气多,故C正确;

D.碱溶液的pH一定大于酸溶液的pH,③、④的pH大于①、②的;③pH=12的氨水为弱碱,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④,稀释后溶液的pH:③>④;而①pH=2的CH$_3$COOH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②,溶液的pH①<②,所以分别向等体积的四种溶液中加水稀释至100 mL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溶液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明确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D为易错点,注意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关系.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在同时发生,同时进行;

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

解答:

解:A、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之一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故A错误;

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

D、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一道有关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的题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