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 - 人教版高考化学复习化学知识点练习 - 读趣百科

《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

1单选题

右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
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
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D
试管b中饱和Na$_2$CO$_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A、浓硫酸密度大,应将浓硫酸加入到乙醇中,以防酸液飞溅,乙酸易挥发,冷却后再加入乙酸;

B、a试管受热不均,试管b中的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C、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D、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解答:

解:A、配制混合液时先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边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再加入冰醋酸,故A错误;

B、a试管受热不均,试管b中的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防止倒吸,故B正确;

C、反应为可逆反应,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故C正确;

D、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以及对操作与反应装置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制取乙酸乙酯加入试剂时应考虑浓硫酸的稀释问题.

2单选题

如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

A
①蒸馏 ②过滤 ③分液
B
①分液 ②蒸馏 ③蒸馏
C
①蒸馏 ②分液 ③分液
D
①分液 ②蒸馏 ③结晶、过滤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溶液中的主要成分为乙酸钠和乙醇,蒸馏可得到乙醇,乙酸钠加入硫酸,蒸馏可得到乙酸.

解答:

解: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溶液中的主要成分为乙酸钠和乙醇,二者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可得到乙醇,乙酸钠加入硫酸,得到乙酸和硫酸钠,二者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可得到乙酸.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

3单选题

除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蒸馏
B
水洗后分液
C
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D
用过量氯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的性质,质量不能减少但可增加,并且操作简单可行,除杂时要结合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离.

解答:

解:A、因酯和酸沸点相近而不易蒸馏分离,故A错误;

B、虽然乙酸能溶于水而除去,但乙酸乙酯也有部分溶于水,故B错误;

C、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C正确;

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水解,反应方程式为CH$_3$COOCH$_2$CH$_3$+NaOH→CH$_3$COONa+CH$_3$CH$_2$OH,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且不能减少被提纯的物质的量.

4单选题

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正确的是(其中B和D的玻璃导管插入到小试管内液面以下)(  )

A
B
C
D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B和D中的玻璃管插到试管b内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B、D错;C、D项试管b中的试剂NaOH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

解答:

解:A.乙醇与乙酸都易挥发,制备的乙酸乙酯含有乙醇与乙酸,通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故A正确;

B.B中的玻璃管插到试饱和碳酸钠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故B错误;

C.C项试管中的试剂NaOH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故C错误;

D.D项试管中的试剂NaOH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且玻璃管插入液面下,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乙酸乙酯的制备,选择仪器时注意防倒吸、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题目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