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平衡移动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溶解平衡移动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 - 人教版高考化学复习化学知识点练习 - 读趣百科

《溶解平衡移动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溶解平衡移动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

1单选题

为除去MgCl$_2$酸性溶液中的Fe_,不可以使用的试剂是(已知:Mg(OH)$_2$的Ksp:5.6×10 _,Fe(OH)$_3$的Ksp:4.0×10 _ )(  )

A
NH$_3$•H$_2$O
B
MgO
C
Mg(OH)$_2$
D
MgCO$_3$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分离和提纯的一个关键是不能引入杂质,除杂要求一定要除去杂质,然后尽可能多的增加需要物;Fe_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_+3H$_2$O⇌Fe(OH)$_3$+3H_,加入MgO或Ng(OH)$_2$或MgCO$_3$发生的反应为MgO+2H_=Mg_+H$_2$O或Mg(OH)$_2$+2H_=Mg_+2H$_2$O或MgCO$_3$+2H_=Mg_+CO$_2$↑+H$_2$O,都能使c(H_)降低,促使Fe_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既除去了Fe_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加入NH$_3$•H$_2$O会使铁离子沉淀和镁离子沉淀,起不到提纯的作用,故A不用;

B、加入MgO发生的反应为MgO+2H_=Mg_+H$_2$O,氢离子浓度减小铁离子水解促进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引入新的杂质,故B可以用;

C、加入Mg(OH)$_2$发生的反应Mg(OH)$_2$+2H_=Mg_+2H$_2$O,氢离子浓度减小铁离子水解促进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引入杂质,故C可以用;

D、加入MgCO$_3$发生的反应MgCO$_3$+2H_=Mg_+CO$_2$↑+H$_2$O,氢离子浓度减小铁离子水解促进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引入杂质,故D可以用;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难溶物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分析判断,注意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应用,关键是除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题目难度中等.

2单选题

为除去MgCl$_2$溶液中的FeCl$_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

A
NaOH
B
Na$_2$CO$_3$
C
氨水
D
MgO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FeCl$_3$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

解答:

解:FeCl$_3$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加入Mg(OH)$_2$粉末、MgO或MgCO$_3$,调节溶液的pH,促进铁离子的水解,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除杂,题目难度不大,盐类的水解可用于除杂,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3单选题

已知常温下Cu(OH)$_2$的K_sp=2×10_.某CuSO$_4$溶液里 c(Cu_)=0.02mol•L_,若生成Cu(OH)$_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pH为

(  )

A
9
B
4
C
5
D
10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K_sp=c(Cu_)•[c(OH_)]_=2×10_,根据Cu_离子的浓度计算OH_离子的浓度,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计算氢离子浓度,并以此计算溶液pH值.

解答:

解:(1)某CuSO$_4$溶液里c(Cu_)=0.02mol/L,如果生成Cu(OH)$_2$沉淀,则应有c(OH_)≥$\sqrt {}$mol/L=10_mol/L,则c(H_)≤$\frac {1×10}{10}$mol/L=10_mol/L,

所以pH≥-lg(10_)=5,所以应调节pH为5;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溶度积常数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计算公式的运用.

4单选题

矿盐主要成分是NaCl,还含有SO$_4$_等其他可溶性杂质离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
B
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金属钠和氯气
C
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中的溶解度
D
由矿盐生成食盐,除去SO$_4$_最合适的试剂是Ba(NO$_3$)$_2$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A.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B.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钠;

C.氯离子或银离子抑制溶解;

D.除杂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解答:

解:A.氯化钠是强碱强酸盐,其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酚酞遇酸性或中性溶液呈无色,遇碱性溶液呈红色,所以可以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故A正确;

B.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钠,如果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得不到钠,故B错误;

C.氯离子或银离子抑制溶解,所以氯化钠溶液抑制氯化银溶解,则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食盐中的溶解度,故C错误;

D.硝酸钡中的硝酸根离子为杂质离子,应该用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盐类水解、金属的冶炼、除杂等知识点,根据盐类水解特点、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冶炼方法的关系、除杂剂的选取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难点是除杂剂的选取及滴加顺序,题目难度不大.

5单选题

已知,Fe_结合S_的能力大于结合OH_的能力,而Al_则正好相反.在Fe$_2$(SO$_4$)$_3$和AlCl$_3$的混合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KI溶液,再加入足量的Na$_2$S溶液,所得沉淀是(  )

A
Al$_2$S$_3$、FeS和S
B
Fe(OH)$_3$和Al(OH)$_3$
C
Fe$_2$S$_3$和Al(OH)$_3$
D
FeS、Al(OH)$_3$和S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加入碘离子后,将铁离子全部还原成亚铁离子,同时生成碘单质;

加入硫化钠,碘将氧化硫离子生成硫沉淀;

硫化钠水解,所以溶液中有硫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根据题目中的提示,显然亚铁离子结合硫离子,铝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

所以还要生成硫化亚铁沉淀和氢氧化铝沉淀.

解答:

解:在Fe$_2$(SO$_4$)$_3$和AlCl$_3$溶液中加过量KI,先是Fe$_2$(SO$_4$)$_3$与KI两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_+2I_=2Fe_+I$_2$,反应完后溶液中含大量Fe_、Al_、I$_2$,

再加入Na$_2$S后,由于S_+H$_2$OHS_+OH_.在Na$_2$S溶液中,有大量S_、OH_,依题意知,Fe_结合S_能力强,两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形成FeS沉淀,

Fe_+S_=FeS↓;Al_结合OH_能力强,形成Al(OH)$_3$沉淀,Al_+3OH_=Al(OH)$_3$↓,或理解为Al_与S_发生双水解反应:3Na$_2$S+AlCl$_3$+6H$_2$O=2Al(OH)$_3$↓+3H$_2$S↑+6NaCl;

但由于I$_2$的存在发生:I$_2$+S_=S↓+2I_或I$_2$+H$_2$S=S↓+2HI,所以最终得到的沉淀是FeS、Al(OH)$_3$和S的混合物.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盐与盐反应时要依次考虑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双水解互促反应,以上两反应均不发生,则考虑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这些盐之间反应的一般规律,主要决定于盐的性质.

6单选题

海水中提取的食盐经精制(除去Ca_、Mg_和SO$_4$_)后,含有少量的氯化钾等杂质,为了提纯并得到更多的食盐,用某液体洗涤,该液体最好是(  )

A
蒸馏水
B
饱和食盐水
C
饱和氯化钾溶液
D
75%的酒精溶液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洗涤氯化钠固体,应尽量避免固体的溶解,且不能引入杂质,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存在NaCl(s)⇌Na_(aq)+Cl_(aq),可用饱和食盐水洗涤,以避免引入新杂质,且减少氯化钠的溶解,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沉淀的洗涤,为高频考点,侧重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从溶解平衡的角度解答,难度不大.

7单选题

第ⅢA族的Al、Ga均为两性元素,已知Al的氢氧化物酸性比Ga的氢氧化物酸性弱,当CO$_2$通入NaAlO$_2$和NaGaO$_2$的溶液中,首先沉淀出来的氢氧化物是(  )

A
Al(OH)$_3$
B
Ga(OH)$_3$
C
同时沉淀出来
D
无法判断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由于Al的氢氧化物酸性比Ga的氢氧化物酸性弱,则AlO$_2$_比GaO$_2$_更易结合H_,以此解答.

解答:

解:由题目信息可知,Al的氢氧化物酸性比Ga的氢氧化物酸性弱,

则AlO$_2$_比GaO$_2$_更易结合H_,当CO$_2$通入NaAlO$_2$和NaGaO$_2$的溶液中,

首先发生:AlO$_2$_+CO$_2$+2H$_2$O=Al(OH)$_3$↓+HCO$_3$_,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信息给予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Al的氢氧化物酸性比Ga的氢氧化物酸性弱”这一关键信息,从酸性强弱的角度解答.

8单选题

某pH=1的ZnCl$_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含有FeCl$_3$杂质,通过水解除去杂质,需将溶液调至pH=4,在调节溶液pH时,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NaOH
B
ZnO
C
Na$_2$CO$_3$
D
Fe$_2$O$_3$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溶液中含有FeCl$_3$杂质,将溶液调至pH=4,可使Fe_水解生成Fe(OH)$_3$沉淀而除去,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溶液中含有FeCl$_3$杂质,将溶液调至pH=4,可使Fe_水解生成Fe(OH)$_3$沉淀而除去,可加入ZnO,不能加入其它三种物质,因都引入了新的杂质,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除杂,题目难度不大,本题除杂的原理是根据Fe_水解生成Fe(OH)$_3$沉淀而除去,通过调节溶液的pH达到目的,注意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