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溶液 -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 读趣百科

《溶液》溶液

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3、溶液的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事项】

  •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 溶液“透明”包括无色透明和有色透明(如CuSO4溶液);透明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
  • SO3、CaO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SO3、CaO,而是H2SO4、Ca(OH)2
  •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5、溶液的用途

(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4、溶解度曲线

(1)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若按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的数据所配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据配制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的大小。

④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应该注意: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⑤关于酸、碱、盐溶液间发生1~2个化学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问题的计算。首先要明确生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⑥给定溶液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或溶液中某种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等形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如某NaCl溶液中,Na+︰H2O(数目)=1︰100,计算NaCl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和增浓问题

(1)关于溶液的稀释计算:因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g,则Ag×a%=Bg×b%其中B=A+m水

(2)溶液增浓的计算

①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溶液,则Ag×a%+Bg=(Ag+Bg)×b%

②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溶液,则

Ag×a%=(Ag-Bg)×b%

③与浓溶液混合:因为混合物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的质量为Bg,溶质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g×b%=(Ag+Bg)×c%

注意:溶液的质量和体积换算:密度=质量/体积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过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溶质溶解量没有达到最大限度之前所形成的溶液,都叫不饱和溶液。

3、溶液饱和度的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能否溶解。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注: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1)同一溶质: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1)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乳化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

2.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就是这个道理。乳化不是溶解,不能形成溶液。

3、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涤剂、洗洁精。

4、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要点诠释】

汽油和洗洁精都能洗去油污但原理不同,汽油洗油污是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而洗洁精洗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不能形成溶液。

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2、结晶:形成晶体的过程。

3、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

注意:

结晶后得到的滤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