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条纹的加强与减弱》干涉条纹的加强与减弱 - 人教版高考物理复习物理知识点练习 - 读趣百科

《干涉条纹的加强与减弱》干涉条纹的加强与减弱

1多选题

(多选)两列简谐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干涉现象,则(  )

A
在振动加强区域,质点的位移总比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大
B
在振动加强区域,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振幅大
C
在振动加强区域,质点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D
在振动加强区域,质点的振幅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在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振幅最大和最小,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

解:A、振动加强区质点的位移可能为零,不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的位移.故A错误.

B、振动加强区质点的振幅大.故B正确.

C、在振动加强区,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周期性变化.故C正确.

D、在振动的过程中,振幅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特点,知道在加强区不是位移始终最大,减弱区不是位移总是最小.

2多选题

(多选)关于波的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动加强的质点,位移始终最大
B
振动加强的质点,两列波引起的分位移,方向总是相同的
C
加强点的振动,能量始终最大
D
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在传播中是随时相互交换的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两列波相叠加时,振动方向相同的为振动加强区域,振动方向相反的为减弱区域,振动加强区域始终振动加强,振动减弱区域始终减弱,它们是相互交替出现,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处的质点,振幅增大,但振动加强点仍在振动,位移仍在周期性变化.

解答:

解:A、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质点P的振动加强,振幅增大,但P点仍振动,位移仍在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

BD、两列波相叠加时,振动方向相同的为振动加强区域,振动方向相反的为减弱区域,振动加强区域始终振动加强,振动减弱区域始终减弱,它们是相互交替出现,不会随时相互交换,故B正确、D错误.

C、两列波相叠加时,加强点的振动,能量始终最大,故C正确.

故选:BC.

点评:

本题要掌握波动干涉的特征,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才能发生干涉现象,振动加强与减弱区域相互间隔,振动加强的区域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的区域始终减弱.

3单选题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0.6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_1$=5.0×10_Hz和f$_2$=7.5×10_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 P点出现明、暗条纹的情况是(  )

A
单色光f$_1$和f$_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明条纹
B
单色光f$_1$和f$_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暗条纹
C
单色光f$_1$照射时出现明条纹,单色光f$_2$照射时出现暗条纹
D
单色光f$_1$照射时出现暗条纹,单色光f$_2$照射时出现明条纹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则出现明条纹,路程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则出现暗条纹.

解答:

解:频率为f$_1$=5.0×10_ Hz的光的波长λ$_1$=$\frac {c}{f$_1$}$=$\frac {3×10}{5×10}$ m=6×10_m.

频率为f$_2$=7.5×10_ Hz的单色光的波长λ$_2$=$\frac {C}{f$_2$}$=$\frac {3×10}{7.5×10}$m=4×10_m.

因为$\frac {d}{$\frac {λ$_1$}{2}$}$=$\frac {6×10}{3×10}$=2,可知用频率为f$_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因为$\frac {d}{$\frac {λ$_2$}{2}$}$=$\frac {6×10}{2×10}$=3,用频率为f$_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则出现明条纹,路程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则出现暗条纹.

4单选题

如图所示,P、Q是两个相干光源,由它们发出的光在图中平面内产生干涉.那么,能表示相干结果相同点的轨迹的图线是(  )

A
B
C
D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当某点与波源的路程差为0或半波长的偶数倍,为振动加强点,振动步调一致.当某点与波源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为振动减弱点,振动步调相反.

解答:

解:相干结果相同点振动步调一致,与波源的路程差为0或半波长的偶数倍,P、Q的中垂线到P、Q的路程差为0,为振动加强点,与波源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点的轨迹是中垂线上下两条曲线,根据该规律,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当某点与波源的路程差为0或半波长的偶数倍,为振动加强点,振动步调一致.当某点与波源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为振动减弱点,振动步调相反.

5单选题

如图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为第二条亮条纹,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再做实验(其他不变)时,则第二个亮条纹的位置(  )

A
仍在P点
B
在P点上方
C
在P点下方
D
要将屏向双缝方向移近一些才能看到亮条纹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frac {L}{d}$λ判断条纹间距的变化,从而确定出第二条暗纹的位置.

解答:

解:A、频率增大,则波长变小,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frac {L}{d}$λ知,相邻条纹的间距变小,则第二条暗纹的中点在P点的下方.故AB错误,C正确.

D、当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则波长变小时,出现明(暗)条纹的间距宽度变小,若将屏向双缝方向远离一些即可看到第二个亮条纹的位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frac {L}{d}$λ,并能灵活运用.

6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A、B、C为光屏上出现的三条相邻的明条纹的位置,由双缝S$_1$和S$_2$到C点的路程差为(  )

A
λ
B
C
D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双缝干涉中,根据出现亮条纹的条件两列光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s=nλ进行判断

解答:

解:双缝干涉中,出现亮条纹的条件是两列光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s=nλ

当n=0时,为位置A,

当n=1时为位置B,

当n=2时为位置C.

故两列光的路程差为2λ

故选:B.

点评: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