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现象》回声现象 -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物理知识点练习 - 读趣百科

《回声现象》回声现象

1单选题

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大雪过后,大地披上厚厚的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里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这一描述,你认为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这主要是为了(  )

A
减弱声波的反射
B
增强声波的反射
C
增大声音的响度
D
装饰得美观些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由于会堂、剧院的面积比较大,声音从舞台传出后遇到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较长,回声和原声间隔的时间较多的话,人耳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这样观众就可以听到两个声音,影响听众的收听效果.

解答:

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声波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故A正确,B、C、D、错误.[br]故选A.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主要考查了回声产生的条件.

2单选题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列说法中的(  )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
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
声音遇到墙壁后的反射现象
D
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解答:

解:由于回音壁的墙体特殊构造,易于声音的反射;墙壁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时,会增强原声;因此原理是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加强.[br]故选C.

点评:

天坛公园的声学奇迹有三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3单选题

人耳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该(  )

A
大于17m
B
大于34m
C
小于17m
D
小于34m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根据公式s=vt可计算路程.

解答:

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s=vt=340m/s×0.05s=17m.

因时间必须大于0.1s,故距离必须大于17m.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及速度公式的运用,关键是弄清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

4单选题

下面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大声说话就能听到回声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

解答:

解: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此选项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

C、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

D、要听到回声,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与声音的响度没有关系.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较全,重点考查学生对声现象规律的掌握,要对其加以强化记忆.

5填空题

人而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1秒,由此可见,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m.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17

答案解析

分析:

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

解答:

解:根据v=$\frac {s}{t}$得:s=vt=340m/s××0.1s=17m.

答: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17m.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能清晰辨别出回声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注意声音从人到障碍物用的时间为0.1s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