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洗涤和取液过程》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洗涤和取液过程 - 人教版高考化学复习化学知识点练习 - 读趣百科

《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洗涤和取液过程》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洗涤和取液过程

1单选题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
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C
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
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_4$_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_2$溶液和稀盐酸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稀释硫酸的操作是“酸入水”,防止酸液飞溅;配制溶液时,如果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偏低,即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水也不能改变溶液的浓度,正确的做法是重新配制;酸碱中和滴定时滴定管可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否则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但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检验SO$_4$_时,不能加入BaCl$_2$溶液和稀盐酸,不能排除AgCl的干扰.

解答:

解:A、稀释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玻璃棒缓慢注入水中,否则会导致酸液飞溅,故A错;

B、若将多余的水取出,会使得浓度偏小,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的唯一办法是重新配制,故B错;

C、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消耗的标准液会偏多,导致结果偏高,故C正确;

D、操作中,若溶液中含有Ag_,也会有不溶解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_4$_,故D错;

故选:C.

点评:

本题涉及到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等实验基本操作以及离子的检验,难度不是很大,要注重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离子检验时要注意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

2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仅用AgNO$_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B
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C
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D
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A、AgNO$_3$溶液和亚硝酸钠和食盐都会生成白色沉淀;

B、冷却速度慢,则易析出晶体,越慢晶体析出越大;

C、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分层,所以无法用分液法分离;

D、滴定管未润洗,酸式滴定管中含水,造成标准酸体积读数偏大,结果偏大.

解答:

解:A、AgNO$_3$溶液和亚硝酸钠和食盐反应,两者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AgNO$_3$+NaCl=AgCl↓+NaNO$_3$ ,AgNO$_3$+NaNO$_2$=AgNO$_2$↓+NaNO$_3$;还需要用稀HNO$_3$,看沉淀是否溶解,沉淀溶解的为NaNO$_2$,故A错误;

B、重结晶时,冷却速度慢时,可使溶液的过饱和度缓慢释放,使晶体有充足的时间生长,所以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故B正确;

C、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分层,所以无法用分液法分离,且沸点相近,直接蒸馏分离效果也不理想,一般加入NaOH后蒸馏出乙醇,再加硫酸,蒸馏出乙酸,故C错误;

D、未润洗酸式滴定管,相当稀释了盐酸,所用标准HCl体积增大,则计算出的NaOH浓度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重结晶、分液、酸碱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操作,要理解分液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明确中和滴定的仪器、步骤及需注意的问题来解答.

3单选题

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
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
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内液面所在刻度
D
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c(待测)=$\frac {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解答:

解: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frac {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故A错误;

B、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frac {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故B错误;

C、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内液面所在刻度,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frac {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偏小,故C正确;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V(标准)增大,根据根据c(待测)=$\frac {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的误差分析,难度不大,根据c(待测)=$\frac {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即可完成.

4单选题

用标准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
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B
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C
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 mL 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
D
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c(碱)=$\frac {c(酸)×V(酸)}{V(碱)}$分析,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解答:

解: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标准盐酸被稀释,浓度偏小,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c(碱)=$\frac {c(酸)×V(酸)}{V(碱)}$分析,可知c(碱)偏大,故A错误;

B.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而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c(碱)=$\frac {c(酸)×V(酸)}{V(碱)}$分析,可知c(碱)偏大,故B错误;

C.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 mL 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对V(酸)无影响,根据c(碱)=$\frac {c(酸)×V(酸)}{V(碱)}$分析,可知c(碱)不变,故C正确;

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c(碱)=$\frac {c(酸)×V(酸)}{V(碱)}$分析,可知c(碱)偏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的误差分析,根据c(碱)=$\frac {c(酸)×V(酸)}{V(碱)}$分析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KMnO$_4$溶液

②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③油脂皂化后可用盐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分离

④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的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⑤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⑥测定中和热时,每组实验需测定温度3次

⑦向盛有少量苯酚浓溶液的试管里,滴入过量稀溴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

A
①②④⑦
B
②④⑥⑦
C
①②③④
D
③⑤⑥⑦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①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腐蚀橡皮管;

②滴定管未用盐酸标准液润洗,会导致浓度偏低,所用体积判断,则测定结果偏大;

③利用硬脂酸钠在饱和盐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分析;

④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样品;

⑤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而乙酸与碳酸钠反应而除去;

⑥为减少误差,应重复实验2~3次,取平均值;

⑦滴加稀溴水看不到白色沉淀.

解答:

解:①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腐蚀橡皮管,应用酸式滴定管,故①错误;

②滴定管未用盐酸标准液润洗,会导致浓度偏低,所用体积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故②错误;

③硬脂酸钠在饱和盐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可用盐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分离,故③正确;

④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样品,故④错误;

⑤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而乙酸与碳酸钠反应而除去,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的方法分离,故⑤正确;

⑥为减少误差,应重复实验2~3次,取平均值,故⑥正确;

⑦滴加稀溴水看不到白色沉淀,应用浓溴水,故⑦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