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1——制备物质》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1——制备物质 - 人教版高考化学复习化学知识点练习 - 读趣百科

《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1——制备物质》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1——制备物质

1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经加热浓缩,蒸干灼烧仍能得到原物质的是(  )

A
FeCl$_3$
B
Ca(HCO$_3$)$_2$
C
NaAlO$_2$
D
Na$_2$SO$_3$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Fe_的水解平衡移动分析;

B.碳酸氢盐受热分解成碳酸钙;

C根据强碱NaOH没有挥发性分析;

D.根据亚硫酸盐的还原性分析.

解答:

解:A.氯化铁在水中加热发生水解,产物氯化氢挥发,导致平衡右移直至水解完全,生成氢氧化铁,而氢氧化铁作为不溶性碱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铁,故A错误;

B.碳酸氢盐受热分解成对应的碳酸盐,即碳酸钙,故B错误;

C.偏铝酸钠在溶液中以四羟基合铝酸钠(NaAl(OH)$_4$ ),蒸干灼烧失水变成偏铝酸钠(NaAlO$_2$),所以NaAlO$_2$溶液蒸干灼烧仍能得到原物质,故C正确;

D.亚硫酸盐在空气中加热会被氧气氧化为硫酸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在配制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如氯化铁溶液为了抑制水解可加入少量的盐酸,以防止溶液浑浊.

2单选题

配制FeCl$_3$溶液时,为防止其水解,常往溶液中加入少量(  )

A
HCl
B
H$_2$O
C
NaCl
D
NaOH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Fe_易水解,水解生成H_,配制溶液时,可加入盐酸抑制FeCl$_3$水解,防止生成沉淀而导致溶液变浑浊.

解答:

解:Fe_易水解,水解生成H_,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_+3H$_2$O⇌Fe(OH)$_3$+3H_,配制溶液时,可加入盐酸抑制FeCl$_3$水解,防止生成沉淀而导致溶液变浑浊.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水解原理,学习中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3单选题

在下列有FeCl$_3$溶液参加的反应中,与Fe_水解有关的反应是

①FeCl$_3$溶液与Cu的反应 ②将FeCl$_3$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Fe$_2$O$_3$ ③饱和FeCl$_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_3$胶体 ④配制FeCl$_3$溶液需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①FeCl$_3$溶液与Cu的反应是利用铁离子的氧化性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②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氢,FeCl$_3$溶液加热蒸干,氯化氢挥发,水解平衡正向进行,得到氢氧化铁灼烧得到氧化铁;

③饱和FeCl$_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_3$胶体,是利用氯化铁水解加热促进生成;

④配制FeCl$_3$溶液需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氯化铁水解显酸性,加入盐酸抑制水解.

解答:

解:①FeCl$_3$溶液与Cu的反应是利用铁离子的氧化性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与铁离子水解无关,故①不符合;

②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氢,FeCl$_3$溶液加热蒸干,氯化氢挥发,水解平衡正向进行,得到氢氧化铁灼烧得到氧化铁,与铁离子水解有关,故②符合;

③饱和FeCl$_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_3$胶体,是利用氯化铁水解加热促进生成,与铁离子水解有关,故③符合;

④配制FeCl$_3$溶液需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氯化铁水解显酸性,加入盐酸抑制水解,与铁离子水解有关,故④符合;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注意铁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题目较简单.

4单选题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_2$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B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_4$_,依次滴入Ba(NO$_3$)$_2$溶液和稀盐酸
C
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D
配制AlCl$_3$溶液时,将AlCl$_3$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苯的密度比水小;

B.先加盐酸,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

C.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实验失败;

D.配制AlCl$_3$溶液,应抑制盐类水解.

解答:

解:A.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_2$时,有机层在上层,从分液漏斗的上端倒出,故A错误;

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_4$_,依次滴入稀盐酸、BaCl$_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检验,故B错误;

C.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重新配制,故C错误;

D.配制AlCl$_3$溶液时,将AlCl$_3$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抑制铝离子水解,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即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离子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盐类水解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5单选题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能析出原溶质固体的是(  )

A
AlCl$_3$
B
KHCO$_3$
C
Fe$_2$(SO$_4$)$_3$
D
NH$_4$HCO$_3$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原溶质固体,则溶质性质稳定,不分解,不水解可符合题目要求.

解答:

解:A.Al_水解,生成Al(OH)$_3$,故A错误;

B.KHCO$_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故B错误;

C.加热时Fe_虽然水解,但硫酸难挥发,最后固体仍为Fe$_2$(SO$_4$)$_3$,故C正确;

D.NH$_4$HCO$_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稳定性和水解的性质,易错点为C,注意硫酸盐水解的特点.

6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
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瓶塞的磨口瓶
C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
偏铝酸钠溶液蒸发时,蒸发皿中得到偏铝酸钠固体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使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

B.玻璃中的SiO$_2$与NaOH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Na$_2$SiO$_3$,会粘住瓶塞;

C.苯的密度小于水;

D.AlO$_2$_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再加热,两者又反应生成变偏铝酸钠和水.

解答:

解: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使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大,故A错误;

B.玻璃中的SiO$_2$与NaOH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Na$_2$SiO$_3$,会粘住瓶塞,所以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故B错误;

C.苯的密度小于水,所以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C错误;

D.AlO$_2$_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再加热,两者又反应生成变偏铝酸钠和水,最终得到偏铝酸钠固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7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②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氢气、碘化氢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二氧化氮气体

③SiO$_2$和CO$_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④玻璃、水泥、水晶项链都是硅酸盐制品

⑤蔗糖炭化的演示实验中,浓硫酸既体现了其强氧化性又体现了其脱水性

⑥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分别蒸干灼烧得相同的物质.

A
①④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②浓硫酸具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③二氧化硅可以和氢氟酸反应;

④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⑤浓硫酸具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⑥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加热促进水解进行.

解答:

解: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碳酸钠,碳酸钠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以及二氧化碳,故①正确;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中性、酸性且不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干燥还原性的碘化氢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等,故②错误;

③二氧化硅可以和氢氟酸反应,和强碱溶液反应,CO$_2$是酸性氧化物,和强碱溶液反应,不能与任何酸反应,故③错误;

④玻璃、水泥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都是硅酸盐制品,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制品,故④错误;

⑤浓硫酸具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蔗糖炭化的演示实验中,会看到变黑现象,浓硫酸既体现了其强氧化性又体现了其脱水性,故⑤正确;

⑥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加热促进水解进行,氢氧化铁胶体加热会聚沉,均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分别蒸干灼烧得相同的物质三氧化二铁,故⑥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知识,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8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经加热浓缩、蒸干灼烧后仍能得到原物质的是(  )

A
AlCl$_3$
B
Ca(HCO$_3$)$_2$
C
Na$_2$SO$_4$
D
Na$_2$SO$_3$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从盐类水解的角度和物质的稳定性的角度分析,注意当水解生成挥发性酸时,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是金属氧化物.

解答:

解:A.AlCl$_3$在加热时水解生成Al(OH)$_3$和HCl,HCl易挥发,灼烧得到Al$_2$O$_3$,故A错误;

B.Ca(HCO$_3$)$_2$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CaCO$_3$,继续分解为氧化钙,故B错误;

C.Na$_2$SO$_4$溶液在加热时不水解,最后得到的固体应为Na$_2$SO$_4$,故C正确;

D.亚硫酸钠在加热条件下易被氧化为硫酸钠,加热浓缩、蒸干灼烧后得到硫酸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盐类水解的原理,特别是能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9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碱固体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B
P$_2$O$_5$和CaO可以作干燥剂,利用了它们具有易潮解的性质
C
FeCl$_3$固体溶于蒸馏水可制得FeCl$_3$溶液
D
粗盐易潮解是因为其中含有CaCl$_2$和MgCl$_2$等杂质的缘故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固体溶于水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

B.根据潮解的定义以及P$_2$O$_5$和CaO与水反应的性质解答;

C.FeCl$_3$固体溶于蒸馏水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氢;

D.粗盐易潮解是因为里面含有钙镁离子的杂质.

解答:

解:A.烧碱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氢氧化钠溶于水表现出来的是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故A错误;

B.潮解指的是某些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或者吸附水分,使得表面逐渐变得潮湿、滑润,最后物质就会从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溶液,P$_2$O$_5$作干燥剂,是因为P$_2$O$_5$具有吸水性,与水作用生成偏磷酸;氧化钙做干燥剂,是因为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所以P$_2$O$_5$和CaO都可以作干燥剂,不是利用了它们具有易潮解的性质,故B错误;

C.FeCl$_3$固体溶于蒸馏水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氢,所以在配制FeCl$_3$溶液时,为抑制FeCl$_3$的水解可将FeCl$_3$溶于一定量的浓盐酸中,然后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故C错误;

D.纯净的氯化钠晶体不潮解,粗盐易潮解,是因为它里面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这些杂质有吸收水分的性质,在表面形成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解过程、潮解、盐类水解的应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化学概念并能理解运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0单选题

分别将下列物质:①CuSO$_4$ ②Na$_2$O$_2$ ③NaCl ④FeCl$_3$ 投入水中,对其溶液加热蒸干,仍能得到原物质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加热蒸干并灼烧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盐的水解平衡的移动、物质的氧化、物质的分解等情况,从盐类水解的角度和物质的稳定性的角度分析,注意当水解生成挥发性酸时,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是金属氧化物.

解答:

解:①硫酸铜水解得到的酸是硫酸,是非挥发性的酸,所以对溶液蒸干得到的是硫酸铜,故①正确;

②过氧化钠会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加热蒸干得不到过氧化钠,故②错误;

③氯化钠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是氯化钠晶体,故③正确;

④氯化铁易水解,加热HCl挥发,水解彻底进行得到氢氧化铁,灼烧氢氧化铁分解,故④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主要对水解等知识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物质的性质的掌握.

11单选题

在配制Fe$_2$(SO$_4$)$_3$溶液时,为了防止水解,常常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

A
NaOH
B
H$_2$SO$_4$
C
KCl
D
CH$_3$COOH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Fe$_2$(SO$_4$)$_3$溶液中,三价铁易水解为氢氧化铁,根据水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回答.

解答:

解:Fe$_2$(SO$_4$)$_3$溶液中,三价铁易水解为氢氧化铁,实质是:Fe_+3OH_⇌Fe(OH)$_3$+3H_,在配制Fe$_2$(SO$_4$)$_3$溶液时,为了防止水解,常常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硫酸,这样也不会再硫酸铁中引进新的杂质离子,(不能加除硫酸以外的酸).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一道水解原理的应用:溶液的配制知识题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2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5.5×10_,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B
配制Fe(NO$_3$)$_2$溶液时,为了防止Fe_水解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
C
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_2$,ClO_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
D
0.1 mol/L CH$_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CH$_3$COOH的电离程度和溶液中c(OH_)都增大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升温水的电离被促进,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2价的铁;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

D.加水稀释促进CH$_3$COOH电离,溶液中CH$_3$COOH个数减少、CH$_3$COO_个数增加,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

解答:

解:A.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5.5×10_,说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有关离子浓度增大,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故A错误;

B.配制Fe(NO$_3$)$_2$溶液时,为了防止Fe_水解可增加氢离子,提高溶液酸性,Fe_+2H$_2$O⇌Fe(OH)$_2$+2H_,平衡逆向移动,抑制水解,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可以与NaClO反应生成HClO,溶液显示酸性,故C错误;

D.0.1 mol/L CH$_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促进CH$_3$COOH电离,溶液中CH$_3$COOH个数减少,CH$_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水的电离、溶液的配制、电离平衡等知识,注意总结影响因素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3单选题

在配制Fe$_2$(SO$_4$)$_3$溶液时,常常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

A
Fe
B
H$_2$SO$_4$
C
HCl
D
FeSO$_4$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Fe$_2$(SO$_4$)$_3$溶液中,三价铁易水解为氢氧化铁,根据水解平衡的移动原理进行解答,注意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解答:

解:Fe$_2$(SO$_4$)$_3$溶液中,三价铁易水解为氢氧化铁,实质是:Fe_+3OH_⇌Fe(OH)$_3$+3H_,在配制Fe$_2$(SO$_4$)$_3$溶液时,为了防止水解,常常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硫酸,这样也不会在硫酸铁中引进新的杂质离子,(不能加除硫酸以外的酸),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盐的水解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是一道盐的水解原理的应用题,侧重溶液的配制知识的考查,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14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_3$溶液,可制得Fe(OH)$_3$胶体
B
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_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C
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_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D
“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A.Fe(OH)$_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

B.明矾净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作用;

C.胶体是电中性的分散系;

D.血液是胶体;

解答:

解:A.Fe(OH)$_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所以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_3$溶液,可制得Fe(OH)$_3$胶体,故A正确;

B.明矾净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作用,所以明矾可用作净水剂,故B正确;

C.氢氧化铁胶体的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但氢氧化铁胶体呈电中性,故C错误;

D.血液是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胶体性质和制备,主要是胶体微粒、胶体分散系的电性、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方法等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

15单选题

制备Fe(OH)$_3$胶体的方法是(  )

A
氯化铁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
氯化铁滴加到氢氧化钙溶液中
C
氯化铁滴加到沸水中
D
氯化铁滴加到沸水中,并搅拌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液体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解答:

解:A.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故A错误;

B.氯化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故B错误;

C.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得到红褐色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故C正确;

D.搅拌胶体发生聚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和制备,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16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径介于1 nm~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制备Fe(OH)$_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_3$溶液加热煮沸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D
渗析是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便的方法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A、从胶体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分析;

B、从实验室制备胶体 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判断;

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渗析是分离溶液和胶体的最简便的方法.

解答:

解:A、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为胶体分散质,不是胶体,故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是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红褐色,故B错误;

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容易没有,故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C正确;

D、渗析是分离溶液和胶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胶体的组成、性质、制备等知识的应用,主要是电泳性质的实质.

17单选题

下列关于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硝酸见光易分解,故需保存在棕色瓶中
B
Na$_2$CO$_3$、NaAlO$_2$溶液显碱性,故只能用橡胶塞保存
C
FeCl$_2$溶液保存时需加入少量铁粉和盐酸
D
少量白磷可保存在煤油中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B、Na$_2$CO$_3$、NaAlO$_2$均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显碱性;

C、氯化亚铁溶液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并易水解;

D、白磷易自燃.

解答:

解: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应避光保存,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A正确;

B、Na$_2$CO$_3$、NaAlO$_2$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能水解出NaOH,故应用橡胶塞,故B正确;

C、氯化亚铁溶液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故应加入铁粉;且为强酸弱碱盐,故易水解,故应加入少量的盐酸来抑制其水解,故C正确;

D、白磷易自燃,故应保存在水中,而不是煤油中,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试剂的保存方法,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白磷保存在水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根据药品的性质特点来理解其保存方法.

18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高于漏斗的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
B
所有使用到胶头滴管的操作中,胶头滴管必须垂直悬空,离仪器口1-2cm
C
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
可用磨口玻璃塞保存NaOH、Na$_2$CO$_3$等碱性溶液,棕色瓶保存浓硝酸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A.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B.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中,为了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盛有氢氧化钠的胶头滴管应插入液面以下;

C.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不能用稀盐酸冲洗;

D.NaOH、Na$_2$CO$_3$等碱性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解答:

解:A.由过滤操作的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可知,过滤应使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故A错误;

B.一般实验操作中,胶头滴管必须垂直悬空,离仪器口1-2cm,但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中,盛有氢氧化钠的胶头滴管应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故C正确;

D.NaOH、Na$_2$CO$_3$等碱性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而导致玻璃塞打不开,应用橡皮塞,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技能,涉及过滤、滴加液体、事故处理以及物质的保存等,侧重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

19单选题

下列试剂可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保存的是(  )

A
氢氟酸
B
硫酸
C
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
D
氢氧化钠溶液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的药品溶液不能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物质的药品或粘性药品不能盛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解答:

解:A.氢氟酸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所以不能用玻璃瓶盛放氢氟酸,要用塑料瓶盛放,故A错误;

B.硫酸呈酸性,不和二氧化硅反应,所以可以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故B正确;

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溶液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所以不能盛放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呈强碱性,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所以不能盛放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试剂的存放为载体考查了硅酸钠的性质、玻璃的成分等知识点,难度不大,试剂的存放遵循安全性、保纯性、方便性原则.

20单选题

实验室中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硅酸钠溶液等碱性试剂,常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
B
保存浓硝酸及硝酸银溶液,常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
C
保存金属钠和液溴时,常在试剂瓶中加入煤油进行封存
D
保存氢氟酸时,常用塑料瓶而不用玻璃瓶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A.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B.见光容易分解的物质,需要避光保存;

C.溴单质易挥发,溴微溶于水;

D.氢氟酸会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解答:

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硅酸钠,将玻璃塞与玻璃瓶粘在一起,所以不能使用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用橡皮塞的试剂瓶,故A正确;

B.由于浓硝酸及硝酸银见光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B正确;

C.防止液溴挥发,溴微溶于水,溴的密度比水大,所以用水密封,故C错误;

D.氢氟酸会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不能用玻璃瓶盛放氢氟酸,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的化学试剂的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化学试剂的正确保存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1单选题

下列药品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浓HNO$_3$和AgNO$_3$溶液都要避光密封保存
B
保存氯化铁和氯化亚铁试剂都要加盐酸和铁粉
C
少量的金属钠、钾、白磷和液溴都要用液封法保存
D
碱性较强的溶液都要保存在配有胶塞的细口试剂瓶中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A.浓HNO$_3$和AgNO$_3$溶液见光易分解;

B.氯化铁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C.钠、钾保存在没有中;

D.NaOH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合性,则不能使用玻璃塞.

解答:

解:A.浓HNO$_3$和AgNO$_3$溶液见光易分解,避光密封保存,故A正确;

B.氯化铁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能加铁粉,故B错误;

C.钠、钾保存在没有中,白磷放在水中,液溴用水封法,故C正确;

D.NaOH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合性,则不能使用玻璃塞,所以碱性较强的溶液都要保存在配有胶塞的细口试剂瓶中,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试剂的存放,明确物质的性质与保存方法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2单选题

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的试剂瓶可以用橡胶塞的是(  )

A
溴水
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纯碱溶液
D
四氯化碳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玻璃的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和强碱反应,能和氢氟酸反应,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不能存放呈强碱性的物质;能与橡胶反应的物质,不能用橡胶塞.

解答:

解:A、溴水能腐蚀橡胶,应用玻璃塞,故A错误;

B、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胶,应用玻璃塞,故B错误;

C、纯碱溶液水解呈碱性,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应用橡胶塞,故C正确;

D、四氯化碳可以溶解橡胶,应用玻璃塞,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保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确定保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