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的组成 - 人教版高考物理复习物理知识点练习 - 读趣百科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的组成

1单选题

如图所示是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在这个实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粒子,这种粒子是(  )

A
正电子
B
中子
C
光子
D
电子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式,从而判断粒子种类.

解答:

解: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这种粒子是中子,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核反应方程的基本运用,要记住一些典型的粒子发现的方程式.

2单选题

1928年,德国物理学家玻特用α粒子($_2$He)轰击轻金属铍($_4$Be)时,发现有一种贯穿能力很强的中性射线.查德威克对该粒子进行研究,进而发现了新的粒子.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下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核反应方程:$_4$Be+$_2$He→$_6$C+_0n
B
该实验是查德威克发现质子的实验
C
粒子A为中子,粒子B为质子
D
粒子A为质子,粒子B为中子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高速中子流,根据质量数及电荷数守恒可明确生成物,知道中子轰击石蜡时会打出质子.

解答:

解:A、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为:$_4$Be+$_2$He→$_6$C+_0n;故A错误;

B、该实验生成的是中子,不是发现质子的实验;故B错误;

C、由核反应方程可知,A为中子,中子轰击石蜡,将氢中的质子打出,即形成质子流.故B为质子;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天然放射现象,要掌握核反应产生的粒子是什么,会用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分析核反应.

3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
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C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
D
照相机的镜头一般都涂上增透膜,这种镀膜技术的物理学依据是光的直线传播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本题根据卢瑟福、查德威克、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增透膜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故A错误.

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在实验中发现了中子.故B正确.

C、居里夫人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故C错误.

D、照相机的镜头一般都涂上增透膜,这种镀膜技术的物理学依据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使反射光减弱,增加透射光的强度.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原子物理学史,知道增透膜的原理.

4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
B
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
按照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加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太阳能来自于聚变反应,记住α粒子散射实验的内容,理解玻尔理论即可.

解答:

解: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故A错误;

B、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有复杂结构,但不能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B错误.

C、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故C错误.

D、按照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都是原子物理中的基础知识,要注意平时多积累.

5单选题

原子核的组成是由(  )

A
质子和中子
B
质子和电子
C
电子和中子
D
核子和电子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理论,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饶核做圆周运动.后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据此回答问题.

解答:

解: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构成问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6单选题

人类关于物质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有结构的
C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表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电子是有结构的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本题是原子物理学史问题,α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模型,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发现了电荷量的量子化.

解答:

解:A、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模型,但是不能说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A错误、C错误.

B、天然放射现象中的射线来自原子核,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故B正确.

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电子有电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知识和物理学史,象、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α粒子散射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都是考查的重点,要重点掌握.

7多选题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C
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
D
核力是短程力,只存在质子和质子之间.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式结构;核结合能除以质量数称为比结合能;α射线是α衰变中释放的射线;质能方程E=mc_,可知一定质量相当于一定能量;放射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无关.

解答:

解: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式结构,不能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A错误;

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B正确;

C、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故C正确;

D、核力是短程力,存在与质子和质子之间、中子与中子间、质子与中子间,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考查α粒子散射实验的作用,掌握比结合能与结合能的区别,理解质能方程E=mc_的含义,注意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与单质还是化合态也无关.